沉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效应研究
【摘要】:沉水植物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它的恢复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其所产生的环境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所以系统研究沉水植物对污染水体所产生的水质改善效应是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苏州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
(1) 选取耐寒沉水植物伊乐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试验比较其在不同季节对污染水体的水质改善效应;
(2) 研究生物量对不同沉水植物水质改善效应的影响,从试验得出生物量的影响结果,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3)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对水质的改善效应;
(4) 由于不同沉水植物对生境条件的要求不同,通过配制不同氮磷比例的人工污水,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比研究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伊乐藻在一年四季中能存活,并且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秋季;在秋季和夏季具有较好的水质改善效应。秋季伊乐藻对TN、TP的去除率最高;夏季能快速去除NH_3-N和有机物,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2) 在一定生物量范围内,伊乐藻、菹草和黑藻对水质改善效应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大;
(3) 对黑藻、苦草、伊乐藻和金鱼藻水质改善效应的比较,综合分析得出:利用黑藻改善污染水体的水质是这四种植物中最佳的选择;
(4) 在不同水质条件下沉水植物的水质改善效应不同,黑藻和金鱼藻的适应能力高于苦草和伊乐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