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环境数学模型建立及排污总量控制研究
【摘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已成为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行水资源保护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本文在MIKE21模型软件的基础上建立太湖二维水流水质模型,模拟了太湖2000年水量年变化过程及水质指标COD_(Mn)、TN、TP的年变化过程,同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验证。
在污染带控制法的基础上,提出根据风向风速频率,取其权重,求解太湖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以二维水流水质模型为工具,对太湖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
本文还用解析解法对太湖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将其结果与污染带控制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出了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计算结果值差异的主要原因,计算不同风速风向下两者的比值,可以为解析解法的计算值进行修正。
此外,本文还对不同风速风向下太湖主要控制断面的水质与主要排污口排污量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响应关系,以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为依据,控制排污口的排污量。
|
|
|
|
1 |
张秀春,张建奎;黄河污染带水质的模拟计算及其环境容量确定[J];甘肃冶金;2004年04期 |
2 |
洪晓瑜,逄勇;黎曼近似解模型在太湖藻类浓度场求解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3 |
王继徽,蒋忠锦,张玉清;湖泊岸流污染带水质模型[J];科学通报;1992年13期 |
4 |
张龙江,朱维斌;长江南通段污染带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
5 |
陈鸣钊,林少云,王惠民;二维上风有限元模型在长江污染带计算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6 |
顾岗,刘鸿志;琵琶湖和太湖污染治理的比较和对太湖治理的建议[J];世界环境;2001年03期 |
7 |
张昌兵,熊朝坤,桂林,刘华,莫政宇;水质大涡模拟数学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
8 |
郭琳,蔡固平,曾光明;二维随机水质模型在模拟污染带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张景钰,方江华;关于太湖污染底泥生态疏浚工程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
10 |
薛红琴,刘晓东;连续点源河流污染带几何特征参数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5年05期 |
11 |
水天;;送“瘟神”札记[J];水利天地;2005年12期 |
12 |
杨伟英;;奋战在抗污前线的水文人[J];水利天地;2006年01期 |
13 |
张锡义;李伟江;武周虎;;矩形水槽污染带综合实验台研制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03期 |
14 |
刘玉萍;;界河黑龙江下游沿岸饮用井水中硝基苯的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5期 |
15 |
宿俊英,刘树坤,何少苓,秦佩英,邹少民,翟淑华;太湖水环境容量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2年11期 |
16 |
李文朝;太湖湖体综合治理对策的探讨[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
17 |
徐刚;流水漫笔[J];中国青年科技;1996年Z4期 |
18 |
金相灿,叶春,颜昌宙,任丙相,张永春,汪小泉,汪耀斌;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05期 |
19 |
蒋超;由太湖治污工程进展缓慢所想到的[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0年01期 |
20 |
刘瑞民,王学军;太湖污染与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