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地壳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及大气水汽含量反演计算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上千公里大尺度范围内的定位精度达到了10~(-8)~10~(-9),从而给精密大地测量、气象学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借助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及国际GPS服务(IGS)部分站点的数据资料,使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GPS精密定位定轨软件GAMIT及笔者在其基础上研制开发的后处理软件,进行了地壳形变监测数据处理与大气水汽含量反演计算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研究了在使用GAMIT软件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基准而产生的基线及坐标结果差异,使用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相应的约束基准。
2.研究了GPS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可行性。利用GAMIT软件对CMONOC的三期数据进行基线单天解算,并对单天解结果的精度进行评定,表明:三期数据的水平方向重复率的比例误差优于10~(-9),高程方向重复率的固定误差小于5mm,比例误差也优于10~(-8),完全能够满足精密形变监测的要求。
3.分析研究了中国大陆基准站的水平形变速度及位移特征。综合已求出的CMONOC三期数据的单天解结果,通过传统漂移速度估计数学模型获得中国大陆基准站水平形变速度场。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并分析得到中国大陆基准站的位移特征为:中国大陆西部地壳产生向北运动的趋势,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产生向南运动的趋势。
4.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地壳应变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考虑到CMONOC中拉萨(LHAS)站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地学意义,对其应变和应力求解分析,得出:在拉萨站周围的地块受到东西向拉伸、南北向压缩的形变,同时受到北西—南东向拉伸、北东—南西向压缩的形变。
5 鉴于传统漂移速度估计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于是结合动态卡尔曼滤波理论,构建出卡尔曼滤波漂移速度估计模型,且给出具体的实现。以IGS部分站点的多期数据为基础进行漂移速度的估计,把计算结果与IGS公布的已知值作比较,说明: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能满足漂移速度估计的要求,方法相对简单,且可以反映出漂移速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为漂移速度的估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6.运用地基GPS气象学的理论,进行了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计算研究。采用水汽辐射计(WVR)观测数据和并址的GPS观测数据,先求出大气可降水量(PWV)阵列,再把计算结果与WVR水汽观测值相比较,表明:利用GPS反演大气水汽含量可达到2~3mm的精度,从而验证了GPS在气象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
|
|
1 |
王静瑶,吴云;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
2 |
焦文海,郭海荣,何涛,姬剑锋;利用验潮和GPS观测技术监测海平面绝对变化[J];海洋测绘;2004年03期 |
3 |
李方洲;SA干扰下GPS时间的频谱特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4 |
陈晓瑞,苏平,张德平;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三晋测绘;2001年04期 |
5 |
张双胜,李连文;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5期 |
6 |
胡锦伦;;GPS国际时间比对结果的分析[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3年00期 |
7 |
胡锦伦;共视法和综合法的GPS时间同步精度比较[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0年00期 |
8 |
程宗颐,朱文耀;APRGP97和APRGP98的GPS联测资料确定亚太地区地壳运动[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1年00期 |
9 |
王琪,张培震,马宗晋;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
10 |
张东和,萧佐,常青;电离层对耀斑响应的GPS观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11 |
赖百炼;张培宏;;镇江·丹徒GPS地籍网的建立及思考[J];测绘科技通讯;1995年01期 |
12 |
乔仰文,孙连成,周建东,辛久志;GPS快速静态定位的理论和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3 |
王忠,刘晓玲,任苏萍;高动态GPS接收机动态性能分析与改善途径[J];全球定位系统;1999年02期 |
14 |
胡锦伦;多通道GPS定时接收机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比较[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0年00期 |
15 |
袁代林,朱允民,马洪;推广的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GPS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6 |
成立,李彦旭,汪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定位技术与市场前景[J];无线电工程;2002年03期 |
17 |
陈德福,李晓军;地壳形变学科观测资料质量综合评比软科学研究[J];华南地震;1998年03期 |
18 |
李筱菁,孟庆春,魏振钢,魏天滨,王旭柱,郭忠文,丁鹏;GPS技术在城市交通状况实时检测技术中的应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9 |
朱爱民,孙晓敏;GIS技术及其在公路交通信息化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
20 |
黄涛;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三晋测绘;2002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