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的阳离子化改性及阳离子水性颜料分散体系的制备
【摘要】:
为了获得一种稳定的阳离子性超细颜料分散体系,通过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阳离子化改性,合成了水溶性和不溶性的两种阳离子性聚合物(SMG)。并分别采用水溶性SMG和不溶性SMG制备了直接分散颜料体系和微胶囊颜料分散体系。通过动态激光散射技术(DLS)测试粒径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两种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SMG制备的微胶囊颜料分散体系更稳定。
在对SMA改性过程中,首先合成了阳离子改性剂缩水甘油基三乙基氯化铵(GTA),之后研究了GTA对SMA的改性。在合成GTA的过程中,研究了不同溶剂对转化率和环氧值的影响,发现极性溶剂可以提高环氧氯丙烷的转化率,加快反应速度,同时也会降低产物的环氧值。不过与非质子型极性溶剂相比,质子型溶剂更易破坏环氧基,降低环氧值。实验表明: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得到的GTA环氧值较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得到的GTA环氧值较高。通过对SMA改性工艺的研究,发现采用低环氧值改性剂,可以获得水溶性SMG,而高环氧值改性剂,容易得到不溶性凝胶状SMG。高环氧值GTA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
为了考察水溶性SMG对颜料的分散性能,比较了SMG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颜料的分散稳定性,并考察了粉碎方法(砂磨法和超声法)对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G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砂磨法更有利于高分子分散剂对颜料的分散。
为了获得更为稳定的阳离子颜料分散体系,采用高环氧值的GTA作交联改性剂,对已包覆SMA的颜料进行交联改性,研究了改性剂GTA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剂GTA与颜料的质量比为3:1时,温度80℃,反应时间3~4h,可以获得的阳离子性微胶囊颜料,分散于水中可获得高于+30mV的Zeta电位(pH=7.0)。通过比较改性前后的透射电镜图(TEM)、粒径分布图和分散稳定性,表明交联改性没有破坏微胶囊结构,粒径分布更为集中,分散稳定性大大提高。
通过比较颜料的直接分散体系和微胶囊分散体系,表明颜料微胶囊分散体系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
|
|
|
1 |
刘永庆;颜料粒子的微胶囊化[J];丝网印刷;2003年04期 |
2 |
;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染色与印花[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41期 |
3 |
刘永庆;颜料微胶囊化在印刷油墨中的应用[J];印刷杂志;2003年07期 |
4 |
刘永庆;新型涂料印花技术[J];丝网印刷;2003年06期 |
5 |
冯薇,王申,王丽;原位聚合法制备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J];精细化工;2002年09期 |
6 |
徐冬梅,张可达,王平,朱秀林;微胶囊的功能及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2003年06期 |
7 |
冯薇,葛艳蕊,王申;脲甲醛预聚合对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化的影响[J];染料与染色;2003年04期 |
8 |
崔锦峰,周应萍;微胶囊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2003年11期 |
9 |
张霓;;无碳复写纸近期发展介绍[J];西南造纸;1992年02期 |
10 |
张玉喜,晁建平,齐延杰;热敏材料微胶囊及热敏油墨的制备[J];精细化工;2001年06期 |
11 |
王铎;;活性剂对颜料的分散及稳定性的研究探讨[J];中国涂料;2010年09期 |
12 |
李光水,冯治田,丁东杰;溶剂脱水法微胶囊的实验初报[J];烟草科技;1997年01期 |
13 |
王璐,许时婴;香精香料微胶囊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3期 |
14 |
孔保华,郑冬梅,林淑英,周淑敏,刘伟红;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9年05期 |
15 |
罗艳,陈水林;分散染料微胶囊缓释扩散性能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0年04期 |
16 |
罗志刚,杨连生;整合微胶囊技术在我国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
17 |
周毅,左秀锦,戴小敏,邹凡,王锐;壳聚精载药微胶囊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8 |
郑立辉,方美华,程四清,宋光森;微胶囊化石蜡的制备和热性能[J];应用化学;2004年02期 |
19 |
童速玲,张兴华,丁新平;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的微胶囊化及其应用[J];广东化工;2004年06期 |
20 |
赵贵哲,刘亚青;纳米SiO_2增强增韧聚丙烯(PP)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