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杆菌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研究
【摘要】:
胆固醇氧化酶(EC1.1.3.6 COD)在食品加工、医疗检测、生物抗虫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研究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 DGCDC-82胆固醇氧化酶在大肠杆菌和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用PCR方法从Brevibacterium sp. DGCDC-8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含信号肽序列的胆固醇氧化酶结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8a-COD(s+)。以pET28a-COD(s+)为底物,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胆固醇氧化酶结构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8a-COD(s-)。两种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均获得活性表达,不含信号肽基因的转化子酶活较高。在转化子中,两种结构基因与pET28a(+)携带的His-tag融合表达,经IPTG诱导后均表达出分子量约为55kD的蛋白质,目的蛋白大都为没有活性的包涵体,占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
将不含信号肽的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克隆至含trp/lac双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Trc99a中,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了IPTG诱导表达,并分别考察了诱导温度、时间、IPTG浓度等因素对重组菌表达的胆固醇氧化酶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该胆固醇氧化酶的酶活可以达到700 U/L。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其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
将不含信号肽的胆固醇氧化酶结构基因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的EcoR I和Not I位点,构建成pPIC9K-COD,重组质粒以Sac I线性化后电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甲醇诱导条件下,重组胆固醇氧化酶仅有少量存在于细胞破碎液的上清液中,并没有在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
|
|
|
|
1 |
柯为;胆固醇氧化酶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7年05期 |
2 |
季文明,陈毅力,张和春,王武;亲和层析法分离胆固醇氧化酶[J];生物技术;2000年05期 |
3 |
赵芳;;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江西食品工业;2008年02期 |
4 |
姜慧君,康湛莹;胆固醇氧化酶等的固定化酶制备及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
5 |
赵芳;;一株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J];食品工程;2008年02期 |
6 |
苏起恒;法幼华;;节杆菌82菌株胆固醇氧化酶的产生条件[J];微生物学报;1991年06期 |
7 |
季文明,张和春,王武;构建胆固醇氧化酶的短杆菌基因文库[J];生物技术;1999年06期 |
8 |
银国利,张锐,郭三堆,陈毓荃,牛天贵;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西北农业学报;2003年03期 |
9 |
范孝用;石菲菲;梁佩兰;王杰;胡常英;魏亚新;李培英;刘志恒;张亚美;阮继生;;诺卡氏菌2031胆固醇氧化酶的制备及其性能[J];微生物学报;1986年01期 |
10 |
蔡晓霞;梁世强;葛建芳;穆筱梅;;胆固醇氧化酶快速鉴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
11 |
孙艳;杨海麟;王武;;建立高通量筛选耐热胆固醇氧化酶的方法[J];化工进展;2011年03期 |
12 |
李闯;孙艳;张玲;杨海麟;王武;;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
13 |
刘雪;范运梁;杜中亮;戴美学;;一株产胆固醇氧化酶的不动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2010年03期 |
14 |
杨胜利,张慧,石轩峰,李亚琴,王武;响应面分析应用于短杆菌产酶工艺的优化[J];中国粮油学报;2004年06期 |
15 |
钟学敏;孙艳;张玲;杨海麟;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分离纯化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4期 |
16 |
王龙刚;邬敏辰;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6期 |
17 |
钟学敏;张玲;孙艳;杨海麟;王武;;重组E.coli胆固醇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5期 |
18 |
黄寅;葛飞;陶玉贵;汤斌;李英;;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优化[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9 |
胡军,Robert Foster;用桔红诺卡氏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J];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06期 |
20 |
王素英;高朋辉;马熟军;;不同诱变方法对青霉TS406Y胆固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