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多糖及其硫酸酯的结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摘要】:
米糠是稻米加工业的主要副产品,是我国丰富而可再生的多糖资源。尽管我国米糠产量居世界之首,但由于我国米糠合理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我国米糠潜在价值的进一步精深利用。本论文在系统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米糠多糖RBPS2a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硫酸酯化改性得到了抗肿瘤活性更显著的硫酸酯化米糠多糖SRBPS2a,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机理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硫酸酯化米糠多糖国内外还鲜有报道,酯化修饰米糠多糖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国内外也尚属空白,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米糠多糖的生物利用率,丰富硫酸酯化修饰活性多糖基础理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运用响应面(RSM)和神经网络(ANNs)分析方法,探讨了米糠多糖超声波提取优化工艺。利用响应面设计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米糠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温度(X1)与超声功率(X2),二次项中提取温度(X1×X1)以及提取温度与超声功率的交互作用(X1×X2)对响应值米糠多糖的得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首次采用RBF神经网络与QPSO优化算法结合的方法,模拟与优化米糠多糖的超声波提取过程,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2.5℃、超声波功率335W、提取时间37.5min和料液比18:1。所建立的RBF-QPSO算法对具有多变量、时变性和非线性特征的米糠多糖超声波提取过程的模拟和优化结果优于RSM。
以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为筛选导向,采用Q-Sepharose big beads离子色谱和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组分RBPS2a。高效凝胶色谱(HPGPC)法测得其呈单一峰,重均分子量9×105 Da。RBPS2a的单糖分析、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红外、核磁共振等分析结果表明,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率4:2:1:4;具有一条以β→(1,3)位键合的吡喃半乳糖主链,有两个分支残基,分别是α-D-木糖-(1→4)-α-D-阿拉伯糖-(1→残基和α-D-葡萄糖-(1→4)-a-D-阿拉伯糖-(1→残基。
以肿瘤体外增殖抑制为指标,采用氯磺酸-吡啶法,研究米糠多糖的硫酸酯化,优化得到米糠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最佳条件为:氯磺酸和吡啶的比例1:4,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采用该工艺得到了取代度1.29,分子量3.5×105 Da,具有显著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米糠多糖硫酸酯化衍生物SRBPS2a。通过对比傅立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谱图,酯化前后结构的分析结果证明,米糠多糖RBPS2a经硫酸酯化修饰后,主链结构保持β-(1→3)-D-甘露糖不变,侧链被切除,硫酸基团的取代发生在C-2和C-4位上,C-6氧化形成糖醛酸甲酯。硫酸酯化米糠多糖较酯化前的米糠多糖显示出较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其酯化后结构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通过建立小鼠抑制乳腺癌EMT-6模型,研究了SRBPS2a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RBPS2a在高(75 mg/kg?d)、中(50 mg/kg?d)剂量下,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分别达到55.95%和44.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较,SRBPS2a组小鼠的状态良好且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所提高。HE染色结果显示,SRBPS2a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使EMT-6肿瘤细胞成团索状实性排列或弥散状分布,并发生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坏死区可见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显示,SRBPS2a能诱导肿瘤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表达,同时也能显著下调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SRBPS2a体外对HepG-2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表明,SRBPS2a作用后其细胞形态有明显差异。光镜下,细胞贴壁形态异常,细胞数减少;电镜观察显示,随着SRBPS2a浓度的增加,细胞表面微绒毛逐渐消失,细胞膜皱缩,外凸形成小泡;荧光电镜观察发现,高浓度样品作用下细胞核变小、皱缩,可见致密强荧光。PI单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SRBPS2a作用后的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细胞出现较大的凋亡峰(23.4%),说明SRBPS2a能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荧光染料PI和Rh123双重染色样作用的细胞,PI (-)和Rh123(-)细胞显著增加,推测SRBPS2a可能在不影响细胞膜完整性的情况下,诱导HepG-2细胞线粒体膜?Ψm下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SRBPS2a作用48 h后通过上调HepG-2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下调抑凋亡因子Bcl-2,以及上调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3,激活凋亡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
|
|
|
1 |
杨烨;王旻;张婷婷;蔡寅;毕然;罗晨;;海滨土壤芽胞杆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性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2 |
江海燕;干信;;低聚KGM醛酸丙酯硫酸酯钠盐的结构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3 |
张爱凤;邹明畅;崔飞伦;倪鸿昌;;核磁共振碳谱对昆布多糖硫酸酯的结构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04期 |
4 |
陈旋;张翼;张剑波;;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3期 |
5 |
张万秋;朱大勇;林治华;;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6 |
袁秀丽;吕嘉枥;肖静;马强;;昆布多糖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
7 |
严琳;孔军;侯莉莉;;核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8 |
林晨;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细胞抑制作用的细胞学和分子学基础的研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1年02期 |
9 |
张爱凤;邹明畅;崔飞伦;;昆布多糖硫酸酯的结构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0 |
邹明畅;何立巍;蔡宝昌;谢卫红;;昆布多糖硫酸酯化及其结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1 |
卞益民;;田青属植物Sesbania drummondii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2年02期 |
12 |
马维勇;李勇;王志光;尹述凡;张椿年;陈秀华;李炳生;;4-脱氧-4-磺酰胺基-4′-去甲表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05期 |
13 |
尹述凡;王志光;马维勇;陈秀华;王天都;张椿年;;4,4’-O-双(2-羟基-3-取代氨基)丙基-4-去甲表鬼臼毒素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11期 |
14 |
郭青龙;丁启龙;朱家璧;郑稳生;;阿霉素前体脂质体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效果[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年10期 |
15 |
秦爽;;蛇根木根对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年03期 |
16 |
赵翠花,陈奕,丁健,段文虎;喹喔啉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05年09期 |
17 |
庞冀燕,汪波,蔡于琛,杨华,冼励坚,许遵乐;2,4,5,7-取代芳基苯并[b]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8 |
成晓静;刘华钢;赖茂祥;;莪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9 |
李若惠;;护理人员结构分析及管理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07年05期 |
20 |
王万能;刘丹;杨颖;刘玉普;宋宝宁;;香菇多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