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胶粘剂的改性与防腐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用氢氧化钠(NaO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2-巯基乙醇、脲复合改性剂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实验,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SDBS用量、2-巯基乙醇用量以及脲用量对胶粘剂胶合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为:反应体系pH值为9、SDBS用量为2.5wt%(相对于SPI)、2-巯基乙醇用量为3wt%(相对于SPI)、脲用量为6wt%(相对于SPI)(SPI的用量为15g、水用量为150mL)。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压力、热压时间以及双面涂胶量对胶粘剂胶合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为160℃、热压压力为1.6MPa、热压时间为200s/mm、双面涂胶量为400 g/m2。通过力学性能分析、接触角分析、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热重分析显示:复合改性后的胶粘剂耐水胶合强度提高;大豆蛋白胶膜的接触角增大;大豆蛋白的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非极性基团含量增加;胶粘剂焓值降低;第一次失重率降低。这些都表明复合改性后的大豆蛋白结构更舒展。
其次采用环氧树脂对大豆蛋白胶粘剂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与L9(34)正交试验研究预处理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环氧树脂用量、OP乳化剂用量、三乙烯二胺用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胶粘剂胶合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为:预处理时间为2h、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0℃、环氧树脂用量为14g、OP乳化剂用量为0.5g、三乙烯二胺用量为0.4g。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热重分析得出SPI和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最后采用从泥土中提取的混合菌与木材容易伴生的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对大豆蛋白胶粘剂进行防腐抗菌实验,研究了不同防腐剂对大豆蛋白胶粘剂抑菌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防腐剂为Canol-FJ801防腐剂。Canol-FJ801防腐剂加入量为0.4wt%(相对于大豆蛋白胶液)。实验室中自然放置,通过力学性能与颜色变化发现,加入防腐剂的胶液21天后仍然没有变色和腐化的现象,其耐水胶合强度仍能超过1.2MPa。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432.73
|
|
|
|
1 |
董如何,肖必华,方永水;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2 |
朱清时;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问题——生物质转化的绿色化学[J];安徽科技;2000年01期 |
3 |
汪晓东,宁林坚,张强;覆铜箔层压板专用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氰胺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于志明,赵立,李文军;木材染色过程中染液渗透机理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5 |
满文焕,兴丰;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6 |
于志明,赵立;木材染色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7 |
王继先,徐伟君;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1年02期 |
8 |
陈立新,王汝敏,蓝立文,郑亚萍;原位聚合液晶环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1年03期 |
9 |
乌云其其格,廖子龙;3233树脂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5年06期 |
10 |
于钢,钱学仁,李继功,徐文华,王小龙,梁平虎,高立喜,刘印中;大豆秆制化学浆初步研究[J];中华纸业;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