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阴和施肥对黄山花楸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摘要】: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美丽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目前处于野生状态。本文研究了不同遮阴强度和施肥处理对其1年生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旨在探寻其光环境适应和施肥管理措施,为黄山花楸科学引种栽培提供技术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遮阴对黄山花楸幼苗生长、叶解剖结构和生理的影响
0%、67%、76%、92%4种遮荫强度处理对黄山花楸1年生幼苗的形态、解剖和光合生理影响差异显著。
遮荫改变了黄山花楸幼苗的空间建构,促进幼苗的纵向生长而削弱横向和地下根系生长,使苗高增加、地径减少、高径比增加。遮光率92%的幼苗最高、茎最细、主根最短、高径比最大。
遮荫改变了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方式,67%和76%的遮荫促进生物量积累而92%的遮荫则产生抑制作用,遮荫下生物量分配向地上部分倾斜,根生物量比降低,茎、叶生物量比及冠根比升高。
随光照强度减弱,黄山花楸整株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增加,单叶叶片变薄、栅栏组织层数减少、变薄,栅海比增加;绿素含量增加;几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型,遮荫使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
实验表明遮荫诱发了黄山花楸幼苗的形态和光合生理适应机制,适度遮荫可以提升苗木质量。
(2)施肥对黄山花楸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下黄山花楸幼苗的苗高、地径、根长、总生物量均比对照的高,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施肥配比5的苗高、地径、根长、生物量均最大。氮、磷、钾肥对黄山花楸幼苗苗高影响为氮钾磷,对地径影响为氮钾磷,对幼苗根长影响为钾氮磷。
施肥使光合作用增强,本研究中施肥配比5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值最大,净光合速率除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外,与其它光合指标均呈现正相关性;施肥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均比对照高,且出现显著性差异。
黄山花楸幼苗各器官中叶片中N浓度最大,根、茎、叶N浓度大小依次为叶根茎,P浓度大小依次为根茎叶,K浓度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其中施肥配比5的各器官中N、P、K含量均最高。
综上所述,黄山花楸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是处理5,其次是处理9、7;最差的处理是N1(0.5g)水平的三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