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遗址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象征,保护遗址就是保护和珍惜我们民族的历史,保护、珍惜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心理归属。我国目前遗址保护方式有:封闭保护、原状保护、建设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在众多的遗址保护方式之中,遗址公园这种集遗址保护、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生态环境建设于一体的公园建设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本文分析了遗址公园的相关概念、类型,通过文献检索、实例调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将遗址公园定义为:遗址公园是利用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规划设计的,它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是目前国内外对遗址进行保护、发掘、展示、研究的较好模式,使遗址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得以永生永存。参考我国遗址保护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本论文阐述了遗址公园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从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景观布局、特色塑造、植物配置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遗址公园规划的基本方法,分析了现阶段遗址公园建设中广泛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遗址景观和遗址文化衔接不上、遗址型道路的景观体验难以发挥、遗址展示和利用手段单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通过对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规划建设分析,遗址保护模式的选择、规划方法、功能分区、遗址文化的体现等总结得出如下观点:
1、遗址公园是现代城市中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2、遗址公园的建设要始终以遗址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
3、遗址公园规划中,切忌加入与遗址文化相悖的元素,削弱遗址的精神内涵;
4、遗址文化体现中要深入挖掘遗址历史时期的特色活动,再现我国传统文化。
|
|
|
|
1 |
高嵘;专家呼吁——圆明园遗址公园要体现生态和历史文化价值[J];森林与人类;2003年08期 |
2 |
A+C;;敢问路在何方——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及周边区域建设探讨[J];建筑与文化;2007年08期 |
3 |
林正秋;俞宸亭;;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的建议和设想[J];杭州通讯;2006年06期 |
4 |
韩骥;吴晓丛;傅清远;侯卫东;王桢;周魁英;刘克成;;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J];建筑与文化;2007年08期 |
5 |
王璐;李航;;殷墟遗址公园环境设施设计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
6 |
玄峰
,鲁超
,黄妍妮
,刘福伟
,陈喆其
,范佳山
,史纪
,袁方
,杨啸天
,马建平;建筑信息[J];华中建筑;2005年03期 |
7 |
;百亿资金落曲江打造现代综合城[J];岩土工程界;2009年01期 |
8 |
邹明水;;大遗址公园建设:还须慎行[J];中华建设;2011年02期 |
9 |
赵放中;梅红;王浩;;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浅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1期 |
10 |
孙晋垣,徐世轩,孙晓磊;侯马晋国庙寝遗址公园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2年02期 |
11 |
阿里·拉哈米莫夫;谭金花;;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国际概念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8年03期 |
12 |
曹梅红;程畅;;南阳市永庆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年07期 |
13 |
李百进;徐振江;;兴庆宫文化遗址公园“初阳门”的设计[J];古建园林技术;1988年02期 |
14 |
;皇城根遗址公园城市雕塑荣获城市公共艺术奖[J];小城镇建设;2002年03期 |
15 |
杜晓辉;高辉;韦菁;耿昆仑;;汶川地震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新建筑;2009年01期 |
16 |
吴淑琴,石晓冬;用城市规划手段 保护圆明园遗址——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谈起[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6期 |
17 |
吕游;;北京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17期 |
18 |
罗曦;郑伯红;佘果辉;;走进文化绿园 感念古墓遗韵——马王堆汉墓遗址保护概念规划[J];中外建筑;2007年04期 |
19 |
孙福喜;;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综述[J];建筑与文化;2008年03期 |
20 |
郭洁;张颖;;遗址公园地形地貌要素的设计与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