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与预测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水资源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水资源脆弱性作为研究区水安全状况的度量,可以量化表现出水资源的脆弱性程度。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和预测研究则是在水资源脆弱性的基础上,结合流域自有的特征,对研究区当前和未来的水资源脆弱性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从而反映出流域水资源在多种影响因素下的受损程度,并预估不同情景下研究区未来的水安全状况。本文首先根据现有研究和流域水资源的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确定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框架。其次,在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定义的基础上,通过频数分析和因素分类(NHC)分级构建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水量、水质、洪涝灾害、旱灾4个一级指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承载因素3个二级指标,并采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再次,本文集成了粗糙集理论和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采用改进了的盲目删除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评价指标与脆弱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流域水资源脆弱性预测模型。最后,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2000年~2014年淮河流域整体及流域内的四个省份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5年间除2009年脆弱性有所恶化,淮河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度数值呈下降的趋势,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逐渐好转,且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水资源脆弱性在15年间也均有所缓解;在空间上,淮河流域水资源自西向东越来越脆弱,江苏省的水资源脆弱性始终最严重,河南省则相对较轻。同时,本文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淮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的评价结果,选择了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堤防保护人口数量比、有效灌溉面积比4个指标为变量,并设置了3种情景,讨论在不同力度的管理下淮河流域未来的水资源脆弱性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流域水资源管理力度的增强,淮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好转越来越明显,且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好转程度大于指标变化的幅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指标变化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更大的管理力度给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带来的改善幅度也会越来越大。
|
|
|
|
1 |
沈永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
2 |
朱玉,陈振宇;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测解决方案[J];中国水利;2003年18期 |
3 |
费永法,张炎斋;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年01期 |
4 |
陈兆开;施国庆;杨涛;;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02期 |
5 |
关展雯;;流域水资源的协调利用补偿机制初探[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2期 |
6 |
张阳;范从林;周海炜;;流域水资源治理网络的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9期 |
7 |
刘涛;吴钢;邓红兵;;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政府角色与各国经验借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
8 |
张占贵;;张家口洋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4期 |
9 |
王学鹏;;淮河流域水资源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策略因应[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
10 |
任俊娟;朱建德;;淮河流域水资源要持续利用模糊评价[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22期 |
11 |
曾维华,程声通,杨志峰;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12 |
刘素英;浅议陡河水库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发展[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1期 |
13 |
吴常智,张玉英;关于流域水资源研究的几个问题[J];治淮;2001年12期 |
14 |
韩坤一;;太湖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探讨[J];城镇供水;2002年03期 |
15 |
曾维华;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10期 |
16 |
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小流域水资源动态模型研究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
17 |
吕志学,邓育江,孙雪文;小流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
18 |
孙晓山;考察澳大利亚墨瑞达令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体会[J];江西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
19 |
高俊峰,李昌峰;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2年03期 |
20 |
石春先,吴泽宁,丁大发,左其亭,王海政;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方案评价研究[J];人民黄河;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