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杨木染色、增强及尺寸稳定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长,装饰结构性用材是将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之一。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期内不仅面临木材总量不足的矛盾,而且还将存在因大径、珍贵天然材严重缺乏所造成的产品结构性矛盾。将改性处理后的杨木板材制成强度高,稳定性好、具珍贵树种材色的优质速生杨木装饰结构集成材,可降低集成材生产成本和提高速生杨木的附加值。
本文主要利用现有文献对杨木板材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速生杨木的染色、增强、尺寸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染色实验中采用正交实验(L34)对杨木进行抽真空加热染色,对影响染色工艺进行初步探讨。实验表明在染液配方、染液浓度和真空度控制不变的条件下,染液温度是影响染料上染、颜色坚牢度的最主要因素,匀染液能缓和和调节染料在木材上的固着速度,使木材各部位的着色尽可能地均匀,是影响染料上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同时对颜色坚牢度有一定的轻微负面影响。通过分析获得合理的实木染色方案:染液温度80℃、pH 值6.5、均染剂浓度1.5%和0.3%的固色剂浓度。
在增强、尺寸稳定性实验中,分别采用热压缩、树脂预聚体浸渍、高温蒸汽对杨木进行改性处理,实验数据表明,单一改性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压缩木能达到很高的MOR 与MOE 值,当压缩率达30%时,MOE可达10000MPa 以上,但尺寸稳定性差。高温蒸汽处理材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在125℃,0.1MPa 的密封容器中处理1 个小时,其ASE 值可达31.8%,但其力学强度较差。浸渍木具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其MOE 及MOR也较素材提高很多,但仍不达到日本JAS 集成材的力学强度要求。
通过试验方法的改进,将染色、热压、浸渍相结合,结果表明试件的MOR 值可达11000MPa,MOR 达到110MPa 以上,完全可以达到日本JAS 集成材的标准,尺寸稳定性也较素材要好,基本达到装饰结构木的要求。
|
|
|
|
1 |
彭海源
,崔永志
,孙铁华
,葛明裕;速生杨木增硬处理初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2 |
于长海,吴晓龙;速生杨木单板层积材冷压工艺研究[J];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
3 |
贾秀田,刘元强,任红梅,魏惠珍,邱西连;关于人造木(科技木)的生产工艺探讨[J];人造板通讯;2004年11期 |
4 |
蔡绍祥;速生杨木木塑复合材料处理工艺实验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
5 |
张洋;安霞;周兆兵;贾翀;;速生杨木染色效果的色差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01期 |
6 |
张洋;李耀锋;袁少飞;;速生杨木/甘蔗渣重组材的工艺研究[J];林产工业;2007年03期 |
7 |
吴振海,淦洪,李晓秀,赵丹,周萍,林世军;利用速生杨木生产单板层积材LVL[J];林业科技;1997年06期 |
8 |
;《利用速生杨木单板和密度板生产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制造技术》成果通过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那斌;王志鹏;王巍;卢晓宁;王志强;;两种方法提高速生杨木尺寸稳定性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
10 |
李世宏;;速生杨木LVL材料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07年06期 |
11 |
岳孔;卢晓宁;刘伟庆;;速生杨木PF浸渍增强机理及力学性能可靠性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2 |
岳孔;刘伟庆;卢晓宁;杨会峰;时境晶;;速生杨木改性材基本力学性能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6期 |
13 |
张伟;许俊;岳孔;夏炎;卢晓宁;;速生杨木板材的染色工艺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05期 |
14 |
余先纯;孙德林;李湘苏;;脲醛树脂—钠基蒙脱土插层材料改性速生杨木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5 |
岳孔;刘伟庆;卢晓宁;;化学改性对速生杨木木材力学性能和天然耐久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6 |
那斌;岳孔;卢晓宁;王楠;王志强;;速生杨木改性材蠕变性能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7 |
吴武汉,陈有庆,刘秋娟,林惠斌;高密度超短轮伐期速生杨木生产磺化化学机械浆(续)[J];林产工业;1994年05期 |
18 |
岳孔;章瑞;卢晓宁;刘伟庆;;速生杨木改性材力学及胶合性能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9 |
吴智慧;朱黄达;;杨木单板异型家具构件的性能与质量分析[J];木材工业;2008年06期 |
20 |
;综合信息[J];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