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鹅掌楸木材加工利用研究
【摘要】:杂交鹅掌楸生长速度快、杆型高大通直,具有良好的速生特性,是行道树和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目前,杂交鹅掌楸的育种和栽培已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大的规模,特别是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施季森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近年来在育种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种苗制约的瓶颈已经得到解决,近几年杂交鹅掌楸已开始成为南方山区和平原的造林绿化树种。但是该种木材的材性和加工性能,特别是该种木材的主要利用方向至今未被开展深入、系统地研究,影响了人们大力推广种植杂交鹅掌楸的积极性。为了高效利用杂交鹅掌楸木材资源,提高杂交鹅掌楸木材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在施季森副校长的资助和指导下研究了杂交鹅掌楸木材制造胶合板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最优化条件,并以杂交鹅掌楸单板为试材,选用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开展了单板上染量与染色工艺的关系,染色工艺条件对染色薄木的材色参数和色差影响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鹅掌楸仿黑胡桃和仿美国樱桃薄木的染色工艺技术等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杂交鹅掌楸木材生材即可用于旋切,也可采取水浸泡处理。旋切杂交鹅掌楸时,刀具研磨角为21.5°,后角约为2°。在本项研究的试验区间内,随着热压温度的上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开始逐渐上升,在110℃时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随着热压时间的减少和施胶量的降低,胶合强度降低;随着压力增高,胶合强度逐渐上升,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较佳的工艺为热压温度110℃,热压压力0.9MPa,热压时间0.8min/mm(板厚),涂胶量300g/m~2(双面)。
四种染料染色的杂交鹅掌楸单板,随着染液浓度的提高上染量均呈上升或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四种染料的上染量呈波动变化或者是呈现波动少幅度增加。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活性染料对单板的上染量均高于酸性的染着量。
使用酸性大红等四种染料,配制0.01~0.15%的4种染液浓度,在40~100℃的4种染色温度和1~4h的4个染色时间条件下将杂交鹅掌楸漂白薄木进行染色。除了活性艳蓝KN—R外,其它三种染料染色的杂交鹅掌楸漂白薄木的△E~*值随染液浓度提高不断提高,与单板的上染量随染液浓度提高而不断增加的规律一致。在染色温度80℃的条件下,随着染液浓度的提高,四种染料的L~*值在都呈现下降趋势,酸性染料的下降趋势比活性染料的快;各种染料的a~*值呈现不同幅度逐渐增大,b~*值呈现不同规律变化;△E~*除了活性艳蓝KN—R呈先提高再下降外,其它染料的均由不同幅度的提高。在染色温度80℃的条件下,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酸性大红GRS和活性艳红X—3B的薄木L~*值呈现波动,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蓝KN—R的均波动下降;a~*值和b~*值在各自的范围有一定的增减;△E~*值因浓度不同有所增加或无明显变化。在染色时间2h条件下,随着染色温度的上升,酸性大红GRS和活性艳红X-3B的L~*值呈现波动,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蓝KN—R的L~*值均波动下降;a~*值和b~*值在各自的范围有一定增减,酸性大红GRS和活性艳红X—3B的b~*值呈现波动增加,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蓝KN—R的b~*值均呈波动下降;△E~*值呈现小幅度波动增加或是波动变化。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