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摘要】:
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既是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造福于后代的工作,同时也是国家乃至世界种质保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引种驯化,不仅使得一些珍贵的野生观赏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保存,而且可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丰富园林中的花卉种类,发挥它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庐山草木山花奇丽,1934年,由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骗、秦仁昌、陈封怀等在庐山创建了庐山植物园后,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一度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庐山植物园建园70多年来,从国内外引种驯化植物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国内外引种一大批具有较高适应性、较高观赏价值的松柏类植物和杜鹃花属植物,是构成庐山山地园林景观的主要树种,也是构造庐山森林覆盖的主要植物种类。但是,在注重本地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还有欠缺。一方面庐山园林树种和观赏植物的配置必较单一,另一方面庐山丰富多彩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利用。
笔者于2004-2006年,围绕庐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保护区,带领植物资源野外考察队,连续3年在庐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分12条线路调查,野外采集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野生观赏植物的调查,共采集标本1145号3400份。根据野外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初步筛选出野生观赏植物580种,分属于115科290属,分别约占庐山地区科、属、种的56.4%、28.5%、24.9%。其中,蕨类植物13科13属23种,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双子叶植物87科225属425种,单子叶植物10科44属122种。花色斑斓、千姿百态、分布广泛、花期长、适应性强的野生花卉,织就成天然的花毯、花带,装点了庐山的林分和灌丛,其野味般的形态、纯朴的山林情趣、浓郁的自然色彩倍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开发利用庐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不仅可增加观赏植物资源的花色品种,而且可以改变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做到各类园林观赏植物的协调发展。同时,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中选育出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管理、观赏价值的品种,为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品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观赏植物,满足人们对环境绿化、美化、香化的质量日益增长的要求,为庐山风景区和城市的环境绿化、美化提供参考。
|
|
|
|
1 |
文科军,王霞,乔洪粤;新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利用前景[J];新疆林业;1999年05期 |
2 |
雷淑慧,裴淑兰,王钢狮;罕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报告[J];山西林业;2001年03期 |
3 |
臧得奎,亓爱收,陈岩;泰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4 |
何尤刚,季秀仙;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2年05期 |
5 |
李以镔;江西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
6 |
张丽,周鸿艳,谷中村;吉首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7 |
张祖荣;;重庆四面山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初探[J];林业实用技术;2006年06期 |
8 |
盛炜彤;;《中国长白山观赏植物彩色图志》书评[J];林业科学;2006年06期 |
9 |
梅笑漫,刘鹏;丽水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
10 |
姚一麟;;植物探险之宝天曼自然保护区[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年02期 |
11 |
傅超英;;“新疆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课题通过专家技术鉴定[J];园林科技信息;1996年02期 |
12 |
陈西仓,徐文,李艳;甘肃麦积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04期 |
13 |
燕玲,李红,宋述芹;干旱区五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
14 |
姚一麟;;植物探险之凤阳山自然保护区[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年04期 |
15 |
李洪文,牟宗云;大兴安岭林区城镇绿化可利用的野生观赏植物[J];四川林勘设计;2003年04期 |
16 |
何建平;刘小林;李莉;蔺岩雄;;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甘肃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
17 |
向红玲 ;韩燕梁;;新疆野生观赏植物介绍(上)[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6年04期 |
18 |
燕玲,李红,段淳清,李香;13种野生观赏植物种子特性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
19 |
黄德富;杨明珠;;略谈贵州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J];贵州林业科技;1987年03期 |
20 |
赵祥云,陈新露,王树栋;太白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初报[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