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理论研究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害极大。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中,城市绿地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历次地震发生时人们从无序避难到灾后的救援与重建一系列过程中,城市绿地在地震及其二次灾难发生的过程、灾后重建和城市复兴等重要阶段中承担并起着重要的避震减灾功能。因此,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规划理论研究以及各类城市避震减灾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当前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安全和防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于城市绿地在地震及其二次灾难发生前后各阶段中的避震减灾功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构建体系为切入点,对建立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框架内,以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为指导,依托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布局结构,通过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从市域到规划区、再到建成区的各类能承担避震减灾功能的“城市安全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性、定位、定量,并与其他非绿地形成的防灾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城乡并重、逐级控制、有序可达、平灾结合、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和城市针对性的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规划理论进行探讨。以期给城市防灾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避震减灾绿地的规划建设,深化与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