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动力学模型研究
【摘要】:本文对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化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的动力学特点。通过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分析,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根据尾气净化的化学反应机理,列出其相应的化学动力学方程。推导了电子撞击N_2和O_2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公式,建立过程动力学模型,用matlab编程求解,进行计算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电子浓度和电子能量对N_2分解的影响,模拟了NO反应过程和其他副产物NO_2、NO_3和N_2O_5的变化趋势。
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NO去除率随O_2含量、输入电压、气体流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在设计的实验系统上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
根据模拟结果和实验验证,得出:①随着O_2含量的增加,NO的去除率降低而生成的NO_2增加,尾气中的O_2不利于NO的去除。②提高输入电压会使NO的去除率增加,但当电压达到一定的值后,NO的去除率随电压升高变化很小,而NO_2浓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所以输入电压并不是越高越好,达到一定的值15~16KV时,NO的净化效果较好。③NO去除受到气体流量的影响,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NO的去除率减小,所以减小气体流量有利于尾气净化。
|
|
|
|
1 |
;涤纶织物低温等离子体减量新技术[J];印染;1995年12期 |
2 |
陈杰瑢,王雪燕,李尊朝,何瑶;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的表面改性[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刘道清,季学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在空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4年03期 |
4 |
吴承康;我国低温等离子体科学技术进展[J];物理;1991年03期 |
5 |
马卫华,邬国铭;低温等离子体在合成纤维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1995年01期 |
6 |
柳晶晶,袁志兵,袁兴成,荣命哲;低温等离子体去除空气中NO_2技术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年02期 |
7 |
张键;低温等离子体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6年01期 |
8 |
梁红军,後晓淮;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改性高分子材料表面[J];化学通报;1999年06期 |
9 |
梁文俊,李坚,金毓峑,樊林栋;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甲醛气体[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4期 |
10 |
张吉人;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专题系列介绍 第五讲 低温等离子体在制造超细粉末中的应用[J];物理;1986年08期 |
11 |
李莹,李柯,陈杰瑢,刘峰,王志强;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4年07期 |
12 |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系统集成空气净化技术开发”通过成果鉴定[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
13 |
杨隽,汪建华;低温等离子体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改性[J];材料工程;2005年02期 |
14 |
张红印;王世珍;黄星奕;王慧玲;;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食品杀菌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7年12期 |
15 |
胡建芳,洪明苑;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应用专题系列介绍——第七讲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物理;1987年02期 |
16 |
张其清,任磊,袁平,王淳,刘玲蓉,胡建芳,钱露茜,郭淑静;低温等离子体对天然胶原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J];材料研究学报;1994年06期 |
17 |
张庆,王善元,杨国荣,陈光;低温等离子体对聚酯织物改性效果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1997年04期 |
18 |
盖轲,高锦章,胡中爱,王晓艳,刘永军,陆泉芳;低温等离子体在废水降解中的应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年01期 |
19 |
陈肖南,苏建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善织物染色性能[J];北京纺织;2003年03期 |
20 |
葛自良,马宁生;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发光光谱的检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