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管气液两相高聚物减阻流动的研究
【摘要】:
利用添加剂降低输送管道系统的摩擦阻力,提高输送量,对节约能源和设备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添加剂、湍流理论、单相流减阻效应和多相流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高聚物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影响的研究。从验证压力梯度模型和减阻模型入手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高聚物对气液两相流的减阻机理。通过压力梯度模型得出,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压力梯度主要是由界面摩擦力、液滴夹带和气体压力引起的,并界定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减阻模型的验证得出,其预测值和实验数据误差小于5%;发现在不同的气体折算速度和液体折算速度时,界面摩擦力和液滴夹带交替占据着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处于环形流型时减阻机理的控制地位;还发现管道直径和管道系统的绝对压力影响着界面摩擦力和液滴夹带在减阻机理中的相对作用大小。
然后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了保持液体流量不变逐渐增大气体流量和保持气体流量不变逐渐减小液体流量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选定了用于模拟气液两相在管道中流动的模型—VOF模型,采用非稳态、隐式分离求解算法进行数值计算,对管道内流型进行分析。在确定Fluent模拟出的流型图和曼德汉流型图基本吻合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聚物水溶液对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管道中心的液滴夹带减小,管道底部液膜的增多,但从界面摩擦力的角度来解释多相流减阻机理仍具有局限性。
减阻模型预测和两相流流型模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聚物在两相流的减阻机理,还有许多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
|
|
|
1 |
宇波;王艺;侯磊;张劲军;;不同流变性质的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2 |
谢翠丽;陈康民;;水煤浆管流的表观滑移流动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3 |
王艺;宇波;张劲军;魏进家;张红娜;李凤臣;川口靖夫;窦丹;;粘弹性减阻流动的雷诺应力模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
4 |
刘磊;郭秋月;郭新锋;钟主海;樊辉青;周芳德;;聚合物减阻对多相流传热的影响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5 |
陈金;陈方;刘洪;;超临界翼型加装鼓包减阻的数值研究及优化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02期 |
6 |
徐继;刘家强;孙志宏;;三角形沟槽旋成体表面减阻性能的数值模拟[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7 |
郑义;董文才;姚朝帮;;排水型深V船系列模型尾板减阻试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8 |
张军;郑捷庆;;拟塑性幂律流体的掺气管输减阻的数值模拟[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年06期 |
9 |
李操;刘磊;鲍青波;张翔;周芳德;;水平管两相流减阻率与单相流减阻率的基本关系[J];化工进展;2009年S1期 |
10 |
王家楣,姜曼松,郑晓伟,詹德新;不同喷气形式下船舶微气泡减阻水池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
11 |
王家楣,郑晓伟,姜曼松;船舶吃水对微气泡减阻影响的水池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04年06期 |
12 |
丁则胜,刘亚飞,罗荣,陈少松;底排喷口效应的进一步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1997年01期 |
13 |
王英奎;江春波;李玲;;流动减阻的研究综述[J];水力发电;2008年02期 |
14 |
郭锡福;底部排气弹增程率的确定[J];弹道学报;1992年01期 |
15 |
刘新龙,郭尚生,杜红英;底排弹排气药剂燃速的确定[J];四川兵工学报;2004年03期 |
16 |
张红霞;王德忠;顾卫国;董正方;;供热水系统CTAC减阻流体减阻与传热性能研究[J];暖通空调;2007年09期 |
17 |
刘磊,孙贺东,钱焕群,周芳德;分层流与环状流中聚合物减阻效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18 |
易文俊;熊天红;王中原;王昌明;;小空化数下超空泡航行体的阻力特性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9年01期 |
19 |
卞海斌;李惠萍;管民;胡玉华;;给电子体MgCl_2对聚α-烯烃溶液聚合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
20 |
余雷;杨旭东;;沟槽型面减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