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方法的研究

王蕊  
【摘要】: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可以发射和接收水平、垂直偏振波的新型雷达。它能够从云雨粒子中获取较常规多普勒天气雷达更多的雷达回波参量,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多种参数,综合利用雷达和雨量站的实测资料,对2007年5月15日吉林省伊通地区一次带状对流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该型号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对不同距离、不同强度降雨的分析,提高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测雨公式的普遍适用性。 首先,介绍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组成及主要性能参数,并给出了双线偏振雷达的各参量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参量的特性,为定量估测降水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本文从偏振波的物理性质入手,初步解释了ΦDP的形成机制,说明ΦDP是由双程差分传播相移ΦDP和有效照射体积内的后向散射差分相移δ组成。由于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探测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δ,引起ΦDP信号出现较大偏差,因此δ需要作为ΦDP信号中的噪声被滤除,这是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预处理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ΦDP进行预处理。滤波后ΦDP较为平滑,且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随距离增加而增大的特征。结论表明卡尔曼滤波可以有效地滤除δ信号。同时,文章还利用滤波处理后的ΦDP对水平反射率因子ZH和差分反射率因子ZDR进行衰减订正。经过该方法订正之后的ZH和ZDR得到了明显增强,订正效果明显。 然后,本文对选取的对流性降水个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出5种雷达测雨公式,并采用3个距离雷达中心远近不同的雨量站实测资料同雷达反演的降水强度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以检验测雨公式对不同距离、不同强度降水的估测效果。结果表明5种测雨公式中R(KDP,Zh)方法反演精度较高,效果较稳定,平均标准差优于14%。 最后,为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给出了全面的小结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新书架[J];气象;2011年06期
2 唐秀;支俊;李海花;唐志坚;米热古丽;玛依努尔;;克州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3期
3 王志远;李静;田成娟;;2010年7月6日海晏、湟源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1年02期
4 李子平;张来添;张兴铃;甄廷忠;;基于VC++6.0设计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数据显示终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5 谌志刚;王婷;汪瑛;冯业荣;;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2011年08期
6 张晰莹;石慕真;徐玥;唐凯;;特大暴风雪动力结构的雷达探测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唐秀;支俊;庄晓翠;唐志坚;齐贵英;;乌恰雹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8 陈德桥;刘应军;唐明晖;丁小剑;;湖南一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9 梁红;陈立德;李大为;刘凯;隋东;;沈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逆风区的回波演变[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10 邓裕东;;福建电网多普勒雷达气象预警系统的研制[J];电力与电工;2011年02期
11 王艳兰;孙莹;熊文兵;周文志;郑传新;;桂林地区短时暴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12 李德俊;周建山;柳草;罗菊英;吴明;;恩施大雾天气的雷达风廓线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13 郑石;黄兴友;李艳芳;;一次短时暴雨WP-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回波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14 夏文梅;慕熙昱;徐琪;徐芬;;一次阵风锋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5 张腾飞;段旭;张杰;尹丽云;刘磊;;云南强对流暴雨的闪电和雷达回波特征及相关性[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16 赵润华;沈宏彬;李跃春;;成都双流机场“7.9”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宝;赵景志;陈楠;夏文梅;徐芬;;CINRAD-SA和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比观测的初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曹俊武;陈晓辉;肖艳娇;汪旭东;;车载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数据处理系统[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3 王洪芳;白洁;李玮;吴长刚;王晓婷;;用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谱宽资料估计湍流涡旋耗散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梁岱云;周惠文;;南宁大雨多普勒雷达概念模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王福侠;;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总结[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邵玲玲;黄炎;;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强风暴[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勤典;;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诊断和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8 魏洪峰;;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测量误差试验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夏文梅;徐芬;汤达章;;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徐阳春;陆晓静;沈阳;穆建华;;2003—2004年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毅;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相位编码退距离模糊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李柏;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的退速度模糊、风场反演和临近预报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陈林;雷电全时空监测系统在超高压电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顾建峰;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张志强;相控阵天气雷达强度探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蕊;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方法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蒋滔;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终端及下击暴流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王本君;C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丁辉;基于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气象产品算法研究与设计[D];南京大学;2011年
5 裴宇杰;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6 吴彬;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处理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于红博;基于双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风场重建研究与软件开发[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8 王建林;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强度方法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吴蕾;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处理模块的工程设计[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10 秦建峰;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保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谐社会的千里眼[N];中国气象报;2005年
2 通讯员闫红;建设兵团农五师建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萍 王存林;首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落户格尔木[N];柴达木报;2010年
4 通讯员 张慧;国产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首次通过性能测试[N];中国船舶报;2005年
5 马兰;158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织网“看”天[N];工人日报;2004年
6 记者 朱广菁;多普勒天气雷达预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显优势[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陈廖;我国首部可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启用[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汪永安;皖产雷达舟曲抢险显神通[N];安徽日报;2010年
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海光;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临近预报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记者 董祝 通讯员 刘杨 尹忠岭;多普勒天气雷达落户我州[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