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处理与应用
【摘要】: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是由一部主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一个或多个远程被动低增益接收机组成,是探测大气风场的新技术之一。在我国即将完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以及风廓线雷达布网之前,双基地雷达可能是当前天气雷达网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
本文研究了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配对方法和风场反演的区域,并且研究了基于三维变分法的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的风场反演系统。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X波段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获取外场试验资料,对此进行了探测能力以及风场反演方面的试验。考虑到雷达测量的径向速度存在误差,该风场反演方法利用主动雷达和被动接收雷达分别测得的径向速度作为约束条件,质量连续方程作为强约束条件,来反演三维速度场。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模式(IAP-CSM3D)模拟的一次雹暴过程的结果,进行了风场反演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雷达测量径向速度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反演出真实的风场结构;该反演方法在风速较小时,对径向测量误差的敏感性较大;而风速较大时,对径向测量误差的敏感性较小,反演效果较好。再将实际个例反演结果与主站雷达联合北京市气象局S波段多普勒雷达组成的双多普勒雷达系统反演的风场进行对比,结果比较一致,该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同步观测技术设计合理,在实时探测三维风场特别是探测近地层风场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最后,研究了主站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的二次产品开发。讨论了如何尽可能在保留原始反射率结构特征的情况下,将雷达体扫数据快速插值到三维格点中,为以后的三维组网以及三维回波的显示打下基础。
|
|
|
|
1 |
段树,张凌,刘锦丽,吕达仁;双线偏振双波段(X/Ka)主被动微波遥感系统的研制与初步试验[J];遥感学报;2002年04期 |
2 |
徐宝祥;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系统研制成功——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J];地球科学进展;1990年04期 |
3 |
吴爱敏;;雷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VWP资料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09年02期 |
4 |
刘黎平,钱永甫,王致君;双线偏振雷达在水文预报领域的应用——实时水文预报系统的研制[J];高原气象;1996年04期 |
5 |
徐宝祥;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1期 |
6 |
JimReed,蓝祥;天气的新前景[J];世界科学;1998年03期 |
7 |
邱崇践,余金香,QinXu;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尺度系统短期预报的改进[J];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8 |
王峰云;METEOR 360AC型多普勒雷达功能和风场反演UW技术简介[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
9 |
刘黎平;双线偏振雷达产品生成软件系统研究[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1年00期 |
10 |
罗清,周和生;云贵高原对流回波的速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11 |
白先达,陈博杰,张瑞波,邹玲;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J];广西气象;2005年03期 |
12 |
邵玲玲,孙婷,邬锐,黄炎;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在强风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5年09期 |
13 |
胡学敏,冉桂平,张宁;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市-县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J];山东气象;2005年03期 |
14 |
何健;王春林;毛夏;孙向明;;利用雷达回波与GIS技术反演面雨量研究[J];气象科技;2006年03期 |
15 |
廖廓;周乐照;黄美金;;2007年4月1日福州市局地冰雹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J];科技资讯;2007年26期 |
16 |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吴书君;;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8年02期 |
17 |
沈翊;;多普勒雷达降水产品与自动站降水实况对比分析[J];浙江气象;2008年04期 |
18 |
严红梅;方夏;梁亮;;2007年6月14日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J];科技通报;2010年01期 |
19 |
慕熙昱;徐琪;夏文梅;徐芬;;一次强风切变过程的分析及成因讨论[J];高原气象;2010年05期 |
20 |
陆亚龙;黄雁飞;;政府领导支持上海拟引进先进雷达[J];暴雨灾害;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