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沙尘暴爆发机制分析
【摘要】:
沙尘暴是我国冬春季节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其作深入研究有利于业务预报的进展。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拟就沙尘暴的爆发机制作进一步探索。本文用国家气象中心引进的邵亚平先生的沙尘暴集成预报模式对2002年3月分发生在我国的一次特大沙尘暴作诊断分析与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表明,这次沙尘暴由蒙古气旋后部冷锋锋生产生的偏西北大风引发。近地面风速的垂直切变和地面热通量的加大,都可使使边界层湍流加强扬起地面沙尘。地面锋区附近风场的强水平切变,锋面垂直环流及锋后斜压转换的作用,将地面卷起的沙尘带到高空,爆发强沙尘暴。最后本文通过动力稳定性对起沙影响的敏感性试验证明了低层大气的动力不稳定能增强起沙。
|
|
|
|
1 |
许炯心;;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高发带的跃变现象[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
2 |
戴晟懋;赵学军;勾芒芒;李钢铁;左合君;李兴;;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7期 |
3 |
何正梅;;大同市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系统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年04期 |
4 |
刘海波;李新建;;塔中石油基地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9期 |
5 |
乔志和;;东亚地区沙尘暴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6 |
申建华;张智辉;李成旺;李利平;金梅;;吕梁市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的特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6期 |
7 |
赵建华,俞亚勋,孙国武;冻土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J];中国沙漠;2005年05期 |
8 |
李锡福;;青海省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青海气象;2001年02期 |
9 |
徐茜;赵景波;;新疆沙尘暴活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2期 |
10 |
顾卫,蔡雪鹏,李彰俊,吴学宏;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日数分布的地貌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
11 |
赵红岩;杨瑜峰;梁东升;汤懋苍;张久林;李栋梁;;中国北方沙尘暴与地温场的相关分析[J];中国沙漠;2007年03期 |
12 |
马子平;白秀宏;杨淑琴;溪玉香;蒋云盛;郝小平;张翠玲;;忻州市近50年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13 |
王越;雷向杰;栗柯;星全芳;;陕西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背景分析[J];陕西气象;2008年04期 |
14 |
左合君;勾芒芒;李钢铁;李兴;;BP网络模型在沙尘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沙漠;2010年01期 |
15 |
李春云,戴玉杰;哲盟风沙状况分析[J];内蒙古气象;1994年02期 |
16 |
尤凤春,史印山,付桂琴,安月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17 |
刘立超,沈志宝,王涛,周茅先,矢吹貞代,金山晋司;敦煌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5期 |
18 |
宋阳,刘连友,严平,曹彤;中国北方5种下垫面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6期 |
19 |
宁惠芳;陈佩璇;张萍;宋秀玲;;甘肃省近52年区域性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征[J];甘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
20 |
常月明;张卫青;王考;沙俊英;李百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