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及其青藏高原东北侧降水的气候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
本文在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与北方气旋相关关系的分析基础之上,重点对青藏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异常以及其同期和前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侧重寻求前期SSTA对青藏高原东北侧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澳大利亚东侧SSTA及分布型与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1)干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其降水异常的一致性是主要空间异常特征,也存在降水异常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两个次异常空间特征。前期北方气旋与两北地区汛期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2)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是西北地区降水异常最为敏感的区域,其少雨年的概率大于多雨年,但不存在持续少雨年。青藏高原东北侧6月降水在近40年里呈上升趋势,7月降水总体变化不大,8月呈下降趋势,整个汛期降水略有增加,气温也缓慢增高。
(3)极涡、中高纬西风环流系统和副热带系统是影响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汛期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关键系统。同时,多雨年的主要流场特点是有利于水汽输送,且整层大气始终表现为上升运动。
(4)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汛期降水与上一年澳大利亚东部海区1-3月平均SSTA,尤其是KEY海区(165~175°E,31~21°S)SSTA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5)与青藏高原东北侧区汛期降水异常相关的主要海温型是赤道及其以南太平洋的“翘翘板”型。
|
|
|
|
1 |
杨东宏,李生袖;延安市汛期降水的主分量分析[J];陕西气象;2005年02期 |
2 |
陈廷芝,刘克利;集合预报在我区中西部农区汛期降水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内蒙古气象;2001年02期 |
3 |
舒长根;江西汛期降水异常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1994年01期 |
4 |
宇如聪,徐幼平;AREM及其对2003年汛期降水的模拟[J];气象学报;2004年06期 |
5 |
唐红玉;;前期500hPa高度距平场与黄南汛期降水[J];青海气象;1995年03期 |
6 |
雷向杰;陕西省1997年汛期降水异常分析[J];陕西气象;1998年03期 |
7 |
张启龙,翁学传,程明华;华北地区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黑潮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
8 |
李纯彦,兰玉坤;内蒙古冬季深层地温与汛期降水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0年02期 |
9 |
宋华,孙照渤,崔维军;山东省汛期降水的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J];气象科学;2004年01期 |
10 |
陈锦年,张淮;我国东北地区汛期降水与西北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的相关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年01期 |
11 |
卢丽;厄尔尼诺现象对北京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J];北京水利;2001年03期 |
12 |
肖科丽;赵国令;方建刚;孙娴;王越;;陕西省汛期降水气候异常成因分析及预测[J];陕西气象;2008年02期 |
13 |
张素琴,林学椿;副高持续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J];气象;2000年05期 |
14 |
文绮新,戴熙敏,单九生,张超美;EL NINO和LANINA冬季分型与江西汛期降水的关系[J];江西气象科技;2000年01期 |
15 |
石细平;单中华;吴宏;;浙江中部地区近几十年汛期降水演变规律分析和预报模型建立[J];科技导报;2010年02期 |
16 |
孙燕,王谦谦,钱永甫,张友姝;华北汛期降水异常与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J];气象科学;2003年04期 |
17 |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4期 |
18 |
周大杰;张明珠;俞烜;刘园;;岷江流域汛期降水时空特征研究[J];水文;2009年04期 |
19 |
姜子俊,姜东怡,陈廷芝;内蒙古汛期降水分片短期气候预测的尝试[J];内蒙古气象;1994年06期 |
20 |
国世友,邹立尧,李岩;用奇异谱分析作汛期降水的中期气候预测[J];黑龙江气象;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