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资料同化技术在华南强对流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信息变分同化技术在华南强对流天气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在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AR框架下同化广州CINRAD-SA多普勒雷达资料,
以2km水平分辨率同化为重点,期望通过同化技术得到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模式初始场,进
而改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报系统。
本文选取2004年04月26日和05月07日广东省两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多普勒雷达变分
同化分析,发现由中尺度数值模式(GZHM模式水平分辨率为14km)提供的模式初始场,
由于资料密度不足,可能会漏掉一些尺度较小的系统,或者错误估计中尺度系统的强度。加
入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变分同化分析,可以改进初始场的结构特征和强度,对中尺度系统的
描述更为精确。以04月26日华南强对流过程为例,利用GRAPES精细网格模式(水平分
辨率为2-3km)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同化前后的不同初始场分别做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从
26日12时-27日12时积分24小时。将这两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同化试验得到的累计降
水量、雨带位置、水汽强度等预报要素更接近实况天气过程,可以明确地反映出强对流天气
的许多重要特征,说明在初始场中同化雷达资料确实可以改进模式预报效果。利用精细模式
积分得到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2004年04月26日华南强对流过程进行讨论:凌晨前后
珠江口附近地区低层湿度增大、地面温度维持、高层温度一定程度下降,天气尺度系统带来
的对流层上下差异导致不稳定能量累积,在切变线的触发下产生强对流,这可能是华南地区
常见的“凌晨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机制。
|
|
|
|
1 |
毛冬艳;全国大部降水偏多 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2005年5月[J];气象;2005年08期 |
2 |
王静渊,余勇;95.4华南强对流天气落区规律分析[J];广东气象;1996年01期 |
3 |
李吉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J];气象;1983年05期 |
4 |
高庆凯,李洪勣,刘金玉;强对流天气的地面中尺度概念模式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7年07期 |
5 |
翟国庆;朱持则;俞樟孝;;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1989年01期 |
6 |
杜惠良;卢家麟;滕卫平;;地面物理量场与天气雷达图相结合在强对流现时预报中的作用[J];浙江气象;1990年01期 |
7 |
林建华,徐新法;湖州市雷达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系统[J];浙江气象;1994年04期 |
8 |
王令;1995年江西省气象台利用雷达回波制作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评述[J];江西气象科技;1996年03期 |
9 |
史久恒,谢义明,刘巧根;扬州地区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短时预警服务系统[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
10 |
余良茂;1995、1996年出梅后至9月底我省强对流天气特点[J];浙江气象;1997年04期 |
11 |
高荣;;南方强对流天气频发 北方旱情持续发展[J];气象;2007年07期 |
12 |
冯志娴,郑媛媛;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J];气象;1990年08期 |
13 |
陈剑平;8月强对流天气单站短时订正预报[J];江西气象科技;1995年03期 |
14 |
赵玲,胡仕振,吴振强;严重影响云浮的一次强对流天气[J];广东气象;1997年01期 |
15 |
山义昌,刘桂才,张秀珍,高晓梅;鲁北沿海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成因及临近预报[J];气象;2003年11期 |
16 |
叶爱芬;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1期 |
17 |
石磊,杨金玲,王日东;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4年03期 |
18 |
肖风劲;强对流天气频繁 气象灾害损失较重——2005年5月[J];气象;2005年08期 |
19 |
张信华;余建华;范明福;周博扬;罗旭;;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异同点分析[J];气象;2010年06期 |
20 |
俞樟孝;从黎强;任鸿翔;朱持则;;浙江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J];浙江气象;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