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及其对台风生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利用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主要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季节演变的三次循环过程和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特征。此外,还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夏季风的活跃-中断循环与季节内振荡对台风生成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在31候(6月初)前后爆发,60候(10月末)结束,历时5个月。爆发时间比南海季风晚20天左右。爆发后的特征是降水、对流和低层西风在西北太平洋大范围增强和扩展。
(2)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季节演变,降水、对流、西风和海温都有向东向北扩展的趋势。在31或32候(6月初)季风爆发后降水、对流、西风和海温开始向东向北扩展,在41候(7月下旬)左右时都迅速达到最北地区,之后强度减弱,但仍有向东扩展的趋势。在60候(10月末)左右开始向西向南撤退。
(3)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季节演变由三次循环组成。第一循环(6月初—7月中旬),季风降水和西风等都主要位于5°N—10°N之间。到了第二循环(7月下旬—9月下旬)季风降水和西风都明显向东向北推进,降水强度增大,是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强盛时期。第三个循环(9月末—10月末)为季风的减弱阶段,降水和西风都比第二循环弱,这个阶段的结束代表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结束。
(4)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时,西北太平洋的风速垂直切变、高低空速度势和辐散风、湿度和海温等条件均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台风数明显要比季风槽弱时多,台风的生成位置偏东;季风槽弱时台风生成个数偏少,位置偏西。
(5) 在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活跃阶段,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时,台风生成的比较多;夏季风中断时,也就是夏季风弱时,台风生成的比较少。
(6) 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对流和850hPa纬向风的气候季节内振荡表现出30—60d与10—20d振荡的两种模态。并且它们对台风有显著的影响。在MJO对流活动的湿位相和低频振荡的西风位相时期台风生成个数明显多,在对流活动的干
位相东风位相里时期台风生成的少。
(7)台风在时空的群发性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条件密切相关。多台
风期(年)有强的季风槽、弱的垂直切变、充足的水汽。而少台风年的情况却相
反。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季节演变,低层西风,季节内振荡,台风,季风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