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观测分析及热力结构研究
【摘要】: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公元前16世纪以来,我国史书、地方志等对沙尘现象就有记载或叙述。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所导致的气候效应、生态环境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沙尘暴过程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内部热力结构。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如下:1) 引入了相对地面螺旋度对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对河西走廊沙尘暴期间的相对地面螺旋度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对地面螺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2)应用“3θ”(位温、假相当位温和饱和相当位温)曲线及其变化特征对沙尘暴期间大气热力稳定度进行了诊断分析;3) 通过加密探空,对沙尘暴期间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每分钟的气象要素值,对比分析了春夏不同季节沙尘暴期间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5) 在对沙尘暴宏微观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沙尘暴热力模型,分析了对流体激发的强沙尘暴的垂运动速度和切向旋转速度。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 利用温度平流与相对地面螺旋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出天气系统所经区域螺旋度的值,但相对地面螺旋度的计算结果依赖于对天气系统的准确分析,尤其是水平温度梯度的判断;相对风暴螺旋度的强中心与沙尘暴的强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 “3θ”曲线及其变化特征表明,沙尘暴来临前大气层结处于超绝热状态,沙尘暴过境的前半期,大气温湿结构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过境的后期,大气层结调整到稳定状态,抑制了干对流的发展;沙尘暴前期,大气整层湿度较小,随着高空槽逼近,高空首先出现增湿度现象,随后水汽由高空向低层输送,整层大气相对湿度增加。
3) 对2004年3月28日和7月12日发生在甘肃酒泉的两次沙尘暴过境时地面微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对比后发现:两次沙尘暴发生前地面湿度都较小,气压较低,但是在临近发生时地面气压会猛增,接着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春季沙尘暴过程这个时间更长;沙尘暴即将结束时地面气压再次大幅增加。沙尘暴发生前气温偏高,结束后较短时间气温会出现急剧下降;春季沙尘暴期间0cm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是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差别较大;夏季沙尘暴过程中0cm、5cm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都非常接近比较一致。
4) 热机自然对流理论能够很好地用来研究沙尘暴内部热力动力结构,特别是其内部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进一步的加深对沙尘暴强度变化和形成机理的认识。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环境风速有关,而且与沙尘内部中小尺度气旋自身的强度,特别是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酒泉站探空资料计算出的沙尘暴对流体的最大切向旋转速度为11.4m/s,垂直运动速度为14.0m/s;
|
|
|
|
1 |
李帅;胡列群;何清;胥志德;吴新萍;;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的辐射特性及气象要素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
2 |
张正偲;董治宝;赵爱国;;2006年春季天气背景下腾格里沙漠近地面气象要素与输沙通量的变化趋势[J];科学通报;2008年16期 |
3 |
胡泽勇,黄荣辉,卫国安,高洪春;2000年6月4日沙尘暴过境时敦煌地面气象要素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的变化[J];大气科学;2002年01期 |
4 |
李祥余;何清;黄少鹏;李帅;吴新萍;薛福民;田宏强;康国胜;郑伟;;南疆一次强沙尘暴前后塔中近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09年03期 |
5 |
常兆丰,梁从虎,韩福贵,马中华;民勤沙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前期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6 |
张广兴,李霞;沙尘暴观测及分级标准研究现状[J];中国沙漠;2003年05期 |
7 |
陶健红,王劲松,冯建英;螺旋度在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2004年01期 |
8 |
张克存,屈建军,马中华;近50a来民勤沙尘暴的环境特征[J];中国沙漠;2004年03期 |
9 |
翟章,许宝玉,贺慧霞,夏训诚,杨根生,方宗义;我国沙尘暴灾害的概况和对策[J];中国减灾;1996年01期 |
10 |
张卓文,邓先珍,赵宏清;沙尘暴天气成因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
11 |
;沙尘暴[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04期 |
12 |
徐聪;“沙尘暴”何时是了[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17期 |
13 |
于小晗;沙尘暴的沉重思考[J];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Z1期 |
14 |
范一大,史培军,王秀山,潘耀忠;中国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15 |
何光贵;; 生态恶化下的怪胎[J];青年科学;2002年02期 |
16 |
王旭,马禹,陈洪武,陶祖钰;南疆沙尘暴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03年02期 |
17 |
王旭,马禹,陈洪武;新疆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J];中国沙漠;2003年05期 |
18 |
王炜,方宗义;沙尘暴天气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
19 |
高山,冯娟;沙尘暴的记录问题探讨[J];黑龙江气象;2004年03期 |
20 |
姚洪林,阎德仁,刘永军,余伟莅;防治沙尘暴与生态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