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论文通过个例诊断、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在El Ni(?)o和La Ni(?)a事件下,东亚冬季风的环流异常特征和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1)ENSO事件及与之相关的东亚地区环流异常是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年际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多雨的1997/1998冬季位于El Ni(?)o事件的成熟期,西风带槽脊偏东偏弱,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加强的南支西风气流和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有利于水汽向中国大陆输送;少雨的1998/1999冬季处在La Ni(?)a事件的成熟期,西风带槽脊强度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弱,我国南方地区低层受稳定的偏北气流控制,由南支西风带低槽前部西南气流和南海—中南半岛上空转向气流形成的两支水汽输送带都明显减弱。
(2)应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水平分辨率为60km的区域气候模式,结合实际的海温强迫和侧边界条件,对1997/1998和1998/1999年冬季环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式不仅从500hPa东亚大槽、地面蒙古冷高压等方面模拟出两年冬季风系统的不同特征,而且也模拟出与ENSO事件密切联系的大气低层环流的明显差别。数值模拟也能够再现中国南海、菲律宾群岛以东的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三个主要的冷涌区,以及在两年不同海温和环流背景下冷涌发生的频数变化,模拟的中国冬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也与实际基本相符,说明该模式对ENSO事件下东亚冬季风环流和中国冬季气候有一定的模拟技巧。
(3)基于海洋尼诺指数(ONI),将1950-2005年冬季分成强El Ni(?)o、强La Ni(?)a、弱El Ni(?)o、弱La Ni(?)a和没有发生ENSO事件5类,用分类合成方法研究了冬季东亚大气环流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低纬度大气环流对ENSO事件的响应具有较明显的准线性特征,但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强El Ni(?)o事件时大气的响应信号显著,主要表现在东亚中高纬西风气流增强,亚洲北部地区气温偏高,距平风场上的切变线从长江中下游向东伸展,菲律宾海距平反气旋西北侧的偏南气流和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其共同作用使南海和中国东南沿海出现显著的偏南风距平;强La Ni(?)a事件时,长江中下游向东伸展的脊线不明显,中国南方至南海处于偏北风距平区,但通过统计检验的范围减小;弱El Ni(?)o事件时,菲律宾海距平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偏东,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分开,使得华南和南海的偏南风距平没有强El Ni(?)o时显著;弱La Ni(?)a事件时,东亚距平环流呈现与强El Ni(?)o时位相大致相反的响应特征,西风带纬向气流减弱,亚洲北部地区气温偏低。
|
|
|
|
1 |
于凤英,张国胜;ENSO事件与鲁西北夏季降水的关系[J];山东气象;2004年01期 |
2 |
李明香;近百年ENSO事件与营口夏季降水关系[J];辽宁气象;2001年03期 |
3 |
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J];大气科学;2008年02期 |
4 |
杨梅学,姚檀栋;季风现象与ENSO事件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4期 |
5 |
张键,李长青;ENS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6 |
王根绪,沈永平,刘时银;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
7 |
李晓燕,翟盘茂,任福民;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
8 |
叶英,钱粤海,刘春笑,董波;九十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与我国气候异常[J];海洋预报;1998年04期 |
9 |
吴学玲,申建华,冯志亮,崔粉娥,张雁平;ENSO事件对吕梁汛期降水的影响[J];山西气象;2004年01期 |
10 |
薛德强,李怀刚,邹瑾,王栋成;ENSO事件与区域气候异常的统计事实[J];山东气象;2000年04期 |
11 |
肖天贵,胡毅,谌芸;一类ENSO事件与四川地区粮食产量的相关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12 |
黄荣辉;ENSO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J];大气科学;1990年02期 |
13 |
袁媛;李崇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事件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科学通报;2008年12期 |
14 |
程炳岩,钱晓燕,朱业玉;ENSO事件与河南旱涝年型的关系[J];河南气象;1999年02期 |
15 |
费宏伟;费松;郑扬;杨庆萍;;洪泽湖地区冬季温度与ENSO事件关系[J];气象科学;2008年S1期 |
16 |
杨绮薇,黄增明,林爱兰;华南登陆台风频数的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J];气象;2001年03期 |
17 |
王富强;许士国;;ENSO事件对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8 |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总结规律预测构造[J];陕煤科技;1985年03期 |
19 |
何平;统计分析的逻辑(二)[J];中国统计;1986年08期 |
20 |
任志珍;;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统计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