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项磊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己严重影响着我国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新途径。利用1978-1990年间宁夏地区5-9月的飞机云物理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无层积云的高层云宏观和微观物理结构。研究表明: (1)无层积云的高层云云底比有层积云的高层云云底略高,云滴谱小粒子的数浓度也较大。暖层中的大云滴浓度高于冷层,可为云滴的碰并增长和冰晶繁生提供一定的大滴,利于降水的形成。 (2)含水量的垂直分布具有多个峰值,极大值位于云的中下部,有利于高层粒子下落过程中粒子碰并增长。 (3)高层云雪晶谱总体上呈单调下降型,尺度为0.3~0.6mm的雪晶浓度达到最大值,优势晶形以立体枝状、柱状和针状为主。用M-P分布N=N_0exp(-λr)来拟合雪晶谱,系数N_0为0.132,系数λ为2.681,相关系数r为0.975,拟合精度优于Γ函数N(r)=ar~2exp(-br)。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贵华;余兴;贾玲;岳治国;戴进;;2009年陕西春季层状云增雨卫星观测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2 王兆宇;吴彬贵;;雾物理化学特征观测分析研究回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吕红梅;;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陈保国;栗珂;雷恒池;贾玲;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白丁;;典型层状云系催化试验的云物理响应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3 陈保国;栗珂;刘跃峰;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王小军;白丁;;层状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微物理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争旗;陈保国;许新田;李照荣;郭强;;西北区一次联合探测层状云系云物理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李铁林;尹彬;郭献林;邵振平;;河南一次层状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6 刘贵华;余兴;贾玲;岳治国;;陕西一次春季层状云增雨卫星反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许可欣;薛峰原;李大勇;曹文兴;李和德;;辽宁一次雨雪天气过程的微物理结构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8 刘黎平;莫月琴;沙学松;曹俊武;苏涛;许小永;王建林;庄薇;;雷达新技术在灾害性天气动力、热力和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赵姝慧;周毓荃;;冷锋层状混合云系中雨带和雨核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鲍玉章;刘建西;杨茹;蒋琳琳;;川渝地区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天气分型的物理机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非非;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居丽玲;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磊;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高茜;华北地区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张明明;CCN浓度影响层状云AgI催化效果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翟菁;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和降水中尺度结构的模拟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屈凤秋;一次华南沿海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王慧娟;云中液态水的探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邵洋;河南省一次春季层状云系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及降水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陈磊;2009-2010年江淮梅雨锋暴雨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杨文霞;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10 赵姝慧;利用TRMM卫星和Cloudsat卫星对不同类型云系的中微尺度结构的研究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通讯员 王广河 孟旭 郭学良;播云撒雨护百姓[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记者 张向峰 通讯员 孙鸿娉;山西成功实施联合云物理探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许黎 李灿;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记者 姜岩;网格技术:全球你追我赶[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袁长焕;人工影响天气对生态环境有破坏吗[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