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丰启;东北冷涡特征及其关键区的计算机识别[J];气象;2001年09期 |
2 |
蒋尚城,杨向东,商树荣,顾雷;卫星多通道观测揭示的东北冷涡异常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3 |
白人海,孙永罡;东北冷涡中尺度天气的背景分析[J];黑龙江气象;1997年03期 |
4 |
孙力,安刚,廉毅,沈柏竹,唐晓玲;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J];气象学报;2000年06期 |
5 |
孙力;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1997年03期 |
6 |
王晓明,王新国,秦元明,高玉庄;东北冷涡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J];吉林气象;2003年01期 |
7 |
王永亮,周德平;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东北冷涡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3年02期 |
8 |
刘敏,汤达章,胡志群,梁明珠,王新国;东北冷涡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特征分析[J];气象;2005年06期 |
9 |
白人海;东北冷涡加密观测事实的分析[J];黑龙江气象;1997年04期 |
10 |
孙力;一次东北冷涡发展过程中的能量学研究[J];气象学报;1998年03期 |
11 |
周德平,陈宝君,宫福久,耿素江,王吉宏;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辽宁气象;2004年02期 |
12 |
孙力,安刚,高枞亭,唐晓玲,丁立,沈柏竹;1998年夏季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2期 |
13 |
刘成歧,李贵臣,陈连友;东北冷涡移动路径的统计预报[J];大气科学;1976年01期 |
14 |
朱平盛;东北冷涡下的山东强对流天气[J];山东气象;1986年03期 |
15 |
王明洁,孙永罡,于振东,高煜中,金瑜;东北冷涡加强减弱过程的涡度收支和动能诊断[J];黑龙江气象;1998年01期 |
16 |
王永亮,周德平;一次东北冷涡天气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分析[J];辽宁气象;2002年04期 |
17 |
陈艳秋,余志豪;东北冷涡的位涡动力诊断模型及应用[J];气象科学;2003年04期 |
18 |
周淑玲;一次东北冷涡产生的突发性暴雨分析[J];山东气象;1997年02期 |
19 |
张廷治,李守智,戴阁文;东北冷涡暴雨的短期预报系统[J];辽宁气象;1997年03期 |
20 |
陈立亭,孙永罡,刘景涛,白人海,孟亚里,于梅,潘华盛,宋丽华,胡传第,张健,张桂华,袁美英,康玲,姜学恭,祁伏裕;暴雨过程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