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区系研究
【摘要】: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宁镇山脉中段的句容市境内。周围为低山,山体东西走向。占地面积约1767公顷,属北亚热带中部季风气候区。植物种类丰富。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保护区,这是江苏省七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笔者在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多次对宝华山进行了植物标本的采集、植物图片拍摄以及植被调查,共采集标本2500多号,图片4000多张。本文对宝华山维管植物区系的组成、区系的特点及其与邻近植物区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系植被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该区系高等植物共有1232种(含种下等级和栽培种),隶属于168科642属,其中蕨类植物26科35属57种;裸子植物7科14属21种;被子植物135科,593属,1154种,双子叶植物有114科,456属,881种,单子叶植物有21科,137属,273种。从生活型上来看,木本植物有357种,草本植物有807种,藤本植物有68种。
2.该维管植物区系中大科和大属所占总数的比例不大,以小科和小属占优势地位。宝华山植物区系特有现象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它不是现代维管束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3.该区系维管植物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系,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华东植物区系以及华中植物区系有密切联系。从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来看,在科水平上,本区142个科可划分为10个类型及8个变型;在属水平上,607个属可划分为15个类型及9个变型。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均有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且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占多数,亚热带分布成分也较多,许多植物分布已经达到分布的北界或接近北界,而有些植物分布已经达到分布的南界或接近南界,该区系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至温带过渡的特点。其中也有为数较少地中海成分出现。
4.宝华山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比较可知:宝华山与栖霞山和紫金山相似度较大,有近源关系,而与盱眙铁山寺、江苏宜兴相似度较小,与连云港云台山相似度最小,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5.宝华山植被类型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性植被,主要保留在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从所调查的9个植物群落可以看出,现在该地区主要由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油茶-栓皮栎林、竹阔混交林等植被组成。各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有较大区别。最后,总结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植被恢复和经营的策略。
|
|
|
|
1 |
陈祖铿;;《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发生》[J];生物学通报;1983年05期 |
2 |
张伟,赵善伦;山东维管植物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3 |
王跃华,马丹炜,葛方兰;青城山风景区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4 |
韩文革;项前;张美萍;;大庆地区野生维管植物调查及区系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5 |
宁华;戴长亮;;关于维管植物物种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谷校区)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6 |
刘剑秋;陈炳华;方玉霖;陈宁;曾从盛;陈郑镔;黄芯婷;;闽江河口湿地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7 |
叶嘉;耿霄;张浩;王艳霞;李磊;;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
8 |
潘祖全;齐孝连;;浅谈天台县野生种子植物资源的调查及保护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
9 |
邓懋彬,方炎明,彭冶,陈建寅,俞立鹏,盛文明;浙北安吉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9年02期 |
10 |
吴国荣,程光宇,陆长梅,常福辰,魏锦城;Fe型超氧物歧化酶在高等维管植物中分布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年03期 |
11 |
樊明策;郭润正;吴金清;张守君;郑重;;乌江河岸带维管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年03期 |
12 |
卢坤;;2009维管植物生物学与农业国际会议[J];国际学术动态;2010年03期 |
13 |
闵祥鹏;丁留存;王康满;;曲阜孔林药用维管植物调查[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14 |
郑重;神农架维管植物区系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3年02期 |
15 |
郝守刚;地球上最古老的陆生植物[J];百科知识;1995年01期 |
16 |
李维德;几种古维管植物[J];生物学通报;1996年03期 |
17 |
李珍;周忠泽;汪文革;沈三宝;;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
18 |
闫德仁;;沙漠生物结皮对维管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
19 |
钱宏;;长白山高山冻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J];地理科学;1990年04期 |
20 |
沈琪;;绍兴镜湖湿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性[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