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江苏省“三农”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本论文以江苏面源污染基本情况和治理进展为研究内容,首先对乌溪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案例进行了剖析,对全省范围内畜禽养殖排放物、化肥、农药施用及测土配方技术做了调查研究,同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法及模式、政策出台、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畜禽养殖排放物具有废弃物产生量大,且地区间畜禽养殖分布不均等特点。其中,生猪养殖排放量居总量之首,占比46.66%,而且以小型规模为主,数量多,污染治理难度高、压力大。(2)全省化肥施用总量330万多吨,其中,氮肥常年施用量约220-230万吨,是磷钾肥总量的4-5倍。粮食作物施肥结构优化、运筹水平提高较快,但蔬菜园艺作物滥施化肥、不计成本的现象较为普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后节能减排作用十分明显。(3)全省农药及杀虫剂用量逐年下降,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及杀菌剂用量略有增加,新型除草剂用量稳步上升。(4)江苏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主要做法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广节肥技术,大力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积极构建水环境氮磷生态拦截系统,着力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监测;主要模式有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工程,“三分离一净化”处理,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分散畜禽场粪便集中处理,环太湖生态农业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模式,秸秆收贮农业利用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5)江苏围绕整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防治农产品土壤重金属污染、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及政策文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取得积极成效。(6)乌溪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表明,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是大幅度削减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必要途径,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药化肥减施,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来自农业内部的经济收益;通过农村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和有机肥料使用,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垃圾收集、储运、处理系统的建设,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7)江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尚未理顺、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严重脱节、财政稳定持续扶持机制尚未形成、治理工程长效管护机制还未形成、重点流域治理工作严重不平衡、协调一致的治理机制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