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结球白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季节栽培条件下的苗
期、成株期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种子活力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阐明了不
结球白菜耐热性的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探讨了从种子生理指标入手来
筛选耐热品种(材料)的可能性。
1 热害指数
热害指数反映了不结球白菜品种的耐热能力。耐热品种的热害指数较低,
不耐热的品种热害指数较高。苗期热害指数与不同移栽时间的植株的热害指数
的相关性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而降低(r_(移栽8天)=0.782、r_(移栽16天)=0.555)。
2 形态指标与耐热
苗期生长快速的品种往往耐热,苗期叶柄长度、叶面积大小可以作为鉴定
耐热性的指标。成株期的形态指标,大都与热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如叶片面
积、叶片重、叶柄重、叶柄厚、单株重、株高等,但以叶柄厚和叶柄重与热害
指数的相关性最显著(r_(叶柄厚)=-0.988、r_(叶柄重)=-0.938)。根长与热害指数呈显
著负相关(r_苗=-0.741、r_(成株)=-0.680);根重与热害指数同样呈显著负相关(r
_苗=-0.726、r_(成株)=-0.739)。气孔密度与耐热性相关不显著。
3 生理生化指标
田间热逆境条件下,不结球白菜的出苗率、出苗速度、出苗速率与热害指
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耐热鉴定的指标。幼苗存活率、移栽存活
率也很好地反映了植株的耐热能力(r_(幼苗)=-0.775、r_(移栽)=-0.95),高存活率是耐
热的集中表现。
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与热害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对于
苗期耐热的影响比对成株期耐热的影响更重要。
常温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可以作为耐热的一个指标。在常温下浸没处理6~10
小时为佳,若用高温(40℃)浸没处理则以10小时为好。叶面积或叶重量在一
定范围内对电导率的结果影响不大。
根部POD活性远远高于叶中的POD活性,但它们与热害指数均呈极显著
正相关(r_根=0.871、r_叶=0.812),即抗性品种的POD活性要低于不耐热品种。
4 种子活力与耐热
种于活力与热害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垂直板发芽法比平板发芽法结果更
可靠,不同温度下发芽、老化不同天数的种子发芽、常温发芽的三种不同温度
处理方法中,前两种都能够很好地反映种子活力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其中以
种于老化发芽这个方法最好。
不同温度下发芽种于的肚根、胚轴生长量、嫩芽鲜重都与热害指数呈负相
关,其中40 ’C的胚根相对长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品种的耐热性,胚根、胚轴中以
胚根为好。25oC、35oC下的嫩芽鲜重与苗期热害指数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40
oC下发芽,嫩芽鲜重与成株期的热害指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汀一0.822),耐热
品种嫩芽干物质含量低,含水量高,与苗期热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汀 苗
一0.820)。
CAT、POD、SOD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的种子中表现不同。CAT活性与茵期
和成株期热害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OD活性与成株期热害指数的相关性不显
著,在35C下发芽的种子中的POD活性与苗期热害指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
汀35-0.730)。SOD活性在25aC时与苗期和成株期热害指数呈负相关,达显著
水平,35oC时与茵期热害指数达显著负相关汀35L0石59*40oC时则相关性不
显著,而从相对活性看,在 40 C时与苗期热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汀 相 t
40—0.748)。
不同温度下发芽种子的MDA含量与热害指数相关性不显著。
老化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异常苗率增加,异常苗率与热害指数的相
关性以老化3天的为最高汀老化3天刃.938),从相对异常苗率看,仅老化3天
的与热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汀相对老化 3 X三0名04);从发芽与发芽率速度和
发芽速率看(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以老化二天的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最
好,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老化种子的SOD活性考虑单粒种子比考虑重量更重要。老化一天的种子,
SOD活性与热害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相对活性看,老化3大的为最
好,与热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以上这些指标可以作为不结球白菜耐热育种的早期鉴定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S634.301
|
|
|
|
1 |
陈静娴,聂凡,潘美芳;乌菜组织培养及耐热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2 |
袁希汉,苏小俊,庄勇;耐热小白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长江蔬菜;1999年07期 |
3 |
杨向晖,吕娟,徐跃进;大白菜耐热性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1999年08期 |
4 |
叶陈亮,柯玉琴,陈伟;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Ⅱ.叶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李晓芝,周人纲,樊志和,王占武,韩炜;高温锻炼对粒用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膜耐热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4年03期 |
6 |
吴国胜,王永健,曹宛虹,姜亦巍,张丽蓉;大白菜热害发生规律及耐热性筛选方法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5年01期 |
7 |
郑小林,董任瑞;水稻热激反应的研究Ⅰ.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8 |
姚元干,石雪晖,杨建国,王淑英,刘勇;辣椒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苏小俊,袁希汉;不同品种小白菜夏季生长动态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10 |
J.Weng;周恒;;耐热和热敏感小麦品种对热冲击的不同反应[J];麦类作物学报;1993年02期 |
|
|
|
|
|
1 |
梁焕秋;莫国彪;张春燕;李远志;赵冰;罗树灿;;腌制花菜保藏技术的研究进展[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
|
|
|
|
|
1 |
陈静娴,聂凡,潘美芳;乌菜组织培养及耐热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2 |
侯喜林,高良知;矮抗系列小白菜新组合[J];长江蔬菜;1997年02期 |
3 |
陈才夫;梁祖铎;;黑麦草抗热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3期 |
4 |
叶陈亮,柯玉琴,陈伟;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Ⅱ.叶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5 |
徐恒平;播前干旱锻炼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9年02期 |
6 |
萧顺元,赵大中;柑桔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初探[J];果树科学;1990年04期 |
7 |
吴国胜,王永健,曹宛虹,姜亦巍,张丽蓉;大白菜热害发生规律及耐热性筛选方法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5年01期 |
8 |
谭常,刘愚,李振国,俞子文,杨惠东,余叔文;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反应和抗性研究——Ⅷ.自由基清除剂对SO_2伤害的保护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03期 |
9 |
徐同,陈翠莲;植物抗逆性测定(脯氨酸快速测定)法[J];华中农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
10 |
袁希汉,王玉琳,徐鹤林;夏大白菜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87年07期 |
|
|
|
|
|
1 |
欧阳寿强,徐朗莱;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和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年01期 |
2 |
刘维信,申玉梅,丁世飞,曹寿椿;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的模糊聚类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3 |
宋胭脂,柯桂兰;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初报[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1期 |
4 |
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蔡小宁,陆维忠;不结球白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张智明;柏广利;武琴;陈友;郝同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0年13期 |
6 |
朱月林,曹寿椿,刘祖祺;致死低温确定法的改进及其在不结球白菜上的验证[J];园艺学报;1988年01期 |
7 |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孙月芳,周润梅;应用离体培养技术鉴定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及诱导耐热变异体[J];上海农业学报;1995年04期 |
8 |
李德永;适宜夏植的不结球白菜品种[J];蔬菜;2001年08期 |
9 |
曹寿椿,侯喜林,张蜀宁,朱月林,刘克均;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 Ⅶ.矮抗四号新品种的选育[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0 |
崔瑾,张蜀宁,李式军;不结球白菜不同制种方式后代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