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酶对异育银鲫消化道与肝胰脏酶活性、肠道组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
本试验分两阶段,在第一阶段:均重60.0g左右300尾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分为五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每组设三个重复。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八宝威”复合酶制剂250mg/kg、500mg/kg、750mg/kg、1000mg/kg,饲喂120天(2002.3.18—2002.7.15)。在第二阶段:均重5.0克120尾的异育银鲫夏花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两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而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500mg/kg“八宝威”酶制剂,饲养57天。两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
1.外源酶有促进异育银鲫夏花的绒毛数量、绒毛高度、柱状细胞高度增加,使肠壁变薄的趋势,而对鱼种肠道形态无显著影响。
2.外源酶对异育银鲫鱼种肠道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对中肠酶活性及肝胰脏淀粉酶有显著的促分泌作用,而对肝胰脏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淀粉酶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前肠和后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添加500mg/kg外源酶明显促进夏花的肠道内源蛋白酶分泌,而对其肠道淀粉酶及肝胰脏内源酶无显著影响。
3.添加外源酶能有效地改善异育银鲫对干物质、蛋白质及磷的消化吸收,其中以对改善磷的利用率最显著,以添加500mg/kg~750mg/kg为佳,但超过750mg/kg时消化率有下降趋势。
4.添加外源酶对异育银鲫鱼种背肌粗蛋白沉淀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异育银鲫鱼种肝胰脏粗蛋白及异育银鲫夏花鱼体营养组成无显著影响。
5.外源酶影响异育银鲫鱼种对食糜的排空速度,随着外源酶添加量的增加,其排空速度有加快趋势,缩短了营养物质在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
6.添加外源酶对异育银鲫夏花肠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影响,说明外源酶对异育银鲫的肠长、肝重无显著作用。
7.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500~750mg/kg外源酶制剂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而添加过量,外源酶则抑制异育银鲫生长。
|
|
|
|
1 |
刘国信;;异育银鲫的繁殖、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年11期 |
2 |
王红权,孙桂芳,赵玉蓉;异育银鲫摄食5种不同动物蛋白源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J];内陆水产;2000年02期 |
3 |
俞豪祥,张海明;雌核发育异育银鲫出现杂交种[J];水产科技情报;1994年03期 |
4 |
;异育银鲫配合颗粒饵料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1996年07期 |
5 |
潘承元;异育银鲫养殖高产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1998年19期 |
6 |
顾宏兵;防治异育银鲫暴发性出血病[J];农家顾问;2001年06期 |
7 |
刘云华;异育银鲫鱼种池套养建鲤养成试验[J];水产科学;1997年01期 |
8 |
熊文藻,陈春才,顾元俊,黄爱平;异育银鲫鱼种培育试验[J];科学养鱼;1997年05期 |
9 |
朱银安,卓丽军;养殖银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水产;2000年10期 |
10 |
王民权,冯刚;异育银鲫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4年02期 |
11 |
江涛,曾仁甫;池塘主养异育银鲫获高产[J];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11期 |
12 |
张永旺;;池塘主养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06年10期 |
13 |
华伯仙;王寿山;;异育银鲫几种常见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6年10期 |
14 |
祖岫杰;刘艳辉;李改娟;;池塘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试验[J];科学养鱼;2010年01期 |
15 |
汪益峰;周维仁;章世元;宦海琳;薛飞;徐小明;丁丽;顾金;;氨基酸平衡和外源酶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氮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
16 |
朱孝锋,姚彩媛;池塘混养异育银鲫技术要点[J];内陆水产;2000年02期 |
17 |
叶永兴;异育银鲫稻田养殖高产技术[J];科学养鱼;2002年04期 |
18 |
周日东;异育银鲫的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J];北京水产;2003年03期 |
19 |
江河,戚少燕,李艳和;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J];水利渔业;2004年01期 |
20 |
张家奎;;淡水池塘80∶20主养异育银鲫技术[J];北京农业;2008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