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丹等农药的电化学分析及甲磺隆等农药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摘要】:
本论文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药的电化学分析
研究了呋喃丹的测定体系,通过对底液的选择、pH的影响、起始电位、扫描速率、线性范围、重现性、含量的测定、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体系的吸附性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在0.2mol/L NH_3-NH_4Cl底液中(pH8.8)中,呋喃丹于单扫描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还原波,峰电位在-1.21V(vs.SCE)附近,该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呋喃丹的浓度在5.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建立了一种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呋喃丹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结果稳定等优点,该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进行监测取得满意的结果。
在玻碳电极上,0.2mol/L pH=4.0的HAc-NaAc底液中研究了福美双-Cu~(2+)配合物的伏安行为。用循环伏安法扫描时,产生两还原峰和氧化峰。峰电流和福美双的浓度在6.0×10~(-6)~8.0×10~(-5)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从而建立了测定福美双的新的灵敏的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了市售样品及植物中福美双的残留量并与HPLC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满意。同时研究了Cu~(2+)对福美双的有效降解以及研究了福美双-Cu~(2+)配合物的配合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测得配位比及稳定常数,证实电极反应是一个可逆差的过程。确定了配位物体系在玻碳电极上具有吸附性,并测出吸附量,计算出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及电极越迁系数(α)。
第二部分: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EKC)分离多组分农药
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EKC)分离了结构相似的两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吡虫清和三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氯磺隆、氯嘧磺隆。研究了背景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有机改性剂甲醇含量,pH值等对分离的影响,找出最佳条件。在以上五种农药已经达到基线分离的条件下,加入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呋喃丹、扑蚜威,菊酯类杀虫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有机磷类杀虫剂三唑磷、毒死蜱,优化分离条件,使这十一种农药达到基线分离。
|
|
|
|
1 |
叶兴福;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香波中痕量铅[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
2 |
赫春香,张淑敏,汪秀龄;头孢哌酮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J];分析化学;1997年09期 |
3 |
李巧云,闫月荣;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连测五味子、榛蘑中的铜和锌[J];分析试验室;2005年01期 |
4 |
杨光;;农药入眼 如何医治[J];农药市场信息;2007年22期 |
5 |
王仪,赵世新;呋喃丹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J];农药;1983年03期 |
6 |
徐茂田,汪怀仁;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铜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S3期 |
7 |
王达;口服农药呋喃丹对ICR小鼠致癌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
8 |
邹天治,宋鸣;尿中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的GC/MS定性定量分析[J];质谱学报;1996年01期 |
9 |
梁英,鲁俊,卢永娥;水中微量铝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
10 |
于浩,齐广才;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用于红霉素含量的测定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1 |
李汉民;如何正确使用呋喃丹[J];农药;1985年01期 |
12 |
张成孝,高晓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钒[J];岩矿测试;1995年01期 |
13 |
高甲友,闾涛,冯烨;痕量苯胺的单扫描极谱法测定[J];分析化学;1997年08期 |
14 |
孙延一,蓝海丽;单扫描极谱法测定人发和血清中微量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年10期 |
15 |
卢培标,戴维列;呋喃丹及其主要水解、代谢产物的检验[J];分析测试学报;1998年05期 |
16 |
易勇;应用GC/MS同时检测污染水源农药呋喃丹和毒丝本[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0期 |
17 |
武俊,徐剑宏,洪青,刘智,张小华,李顺鹏;一株呋喃丹降解菌(CDS-1)的分离和性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
18 |
嵇正平,王建,汪世新,陆自强;双波长光度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的呋喃丹[J];光谱实验室;2004年01期 |
19 |
高甲友;单扫描极谱法测定痕量碘酸根[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年06期 |
20 |
彭爱红,胡凤兰;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叶酸[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