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和敏感性棉蚜的乙酰胆碱酯酶和酯酶的比较研究
【摘要】: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世界性分布的重大农业害虫,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这导致了棉蚜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解毒代谢酶活力增强和杀虫剂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抗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其中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而羧酸酯酶也在棉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就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和酯酶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研究。
1 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粗酶液稳定性研究
在抗药性研究中,经常利用粗酶液研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理毒理学特性。但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极易失活,因此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粗酶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有助于获得可靠的结果和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以及加入甘油和牛血清白蛋白对酶活力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粗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子。
研究结果显示,在4种不同温度下(-20℃、4℃、15℃、25℃),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丧失速度加快,-20℃保存时,乙酰胆碱酯酶最为稳定,酶活力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而在25℃下,乙酰胆碱酯酶最不稳定,活性丧失很快。一定浓度的甘油可提高乙酰胆碱酯酶在低温保存时的稳定性,但加入稳定剂牛血清白蛋白,对粗酶液中酶的稳定性并不能产生显著效果。由此认为,研究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粗酶液,应保存在-20℃以下,并应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以稳定酶活性,延长保存时间。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如何处理,酶液制备后的一段时间内,酶活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品系棉蚜制备的乙酰胆碱酯酶粗酶液,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明显不同。因此建议,进行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时,除需在-20℃下长期保存以外,还需要控制酶液保存时间的一致性。
2 不同抗性品系棉蚜的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比较
采用改进的棉蚜饲养方法,建立了不同抗性品系的棉蚜。通过测定来自不同地区(南京、北京和安阳)的抗性品系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3种药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抗蚜威)的敏感性(I_(50)和K_i),发现安阳品系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显著下降,而南京、北京品系则接近于敏感品系,但这3个抗性品系的全酯酶和羧
抗性和敏感性棉蚜的乙酞胆碱酷酶和酷酶的比较研究
酸醋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析认为,低抗水平的南京、北京品系只存在代
谢杭性,还未产生靶标抗性,而高杭的安阳品系,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均存在,导致
了高水平抗性的形成。
利用3种杀虫剂对不同品系棉蚜乙酞胆碱醋酶所做的抑制曲线,其结果与与和龙
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但并没有发现因2种(或抗、感)乙酸胆碱醋酶的存在而出现
的“平台”。由此认为,利用抑制毒理曲线的“平台”作为鉴别有无2种酶的存在,
并不完全可靠。
此外,以a一乙酸蔡醋为底物时,棉蚜欺酸醋酶的活性显著高于以日一乙酸蔡醋
为底物时的活性,但不同品系没有发现顺序差异,说明棉蚜发酸醋酶对底物的空间构
型可能很敏感。
3不同品系棉蚜乙酞胆碱醋酶和梭酸醋酶亚细胞分布特征
通过差速离心法分析杭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棉蚜乙酞胆碱醋酶和数酸醋酶的亚细胞
分布,结果显示杭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棉蚜的乙酞胆碱醋酶和发酸醋酶的亚细胞分布均
存在显著差异。未用Tr 1 tonX一100处理时,抗性品系乙酞胆碱醋酶活性主要分布于细
胞核、细胞碎片及线粒体层中,而敏感品系乙酸胆碱醋酶活性主要分布于微粒体层中,
用Tr 1 tonx一100处理后,杭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乙酞胆碱醋酶均主要集中到上清液中。
由于微粒体可能包含了合成和分泌该酶的内质网和囊泡,而细胞核、细胞碎片及线粒
体的酶活性更能体现酶的膜结合状态,因此认为杭性品系棉蚜的乙酞胆碱醋酶主要以
膜结合蛋白形式存在,而敏感品系的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抗性品系欺酸醋酶活性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碎片及线粒体层中,敏感品系狡
酸醋酶活性则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并且杭性品系各亚细胞组分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敏
感品系。
显然,杭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乙酞胆碱醋酶和致酸醋酶不仅存在着杭性水平的差
异,还存在着亚细胞分布上的差异,杭性品系的乙酸胆碱醋酶和戎酸醋酶具有显著的
亲膜特性。这种亲膜特性是否与抗药性直接相关,尚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但这一研究
结果表明,做抗、感棉蚜酶活力比较研究时,必须加入Tr 1 tonx一100等表面活性剂,
才能保证酶提取的一致性。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今后准确分析棉蚜乙酞胆碱醋酶和发酸醋酶的活力和特性,以
及对于不同抗性水平棉蚜的治理措施的设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433
|
|
|
|
1 |
任晓霞,韩召军,王荫长;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动物学报;2002年01期 |
2 |
谢佳燕,何凤琴,李梅,张薇,冯国蕾,董建新;不同地区棉蚜酯酶与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3 |
张红英,赤国彤,张金林;昆虫解毒酶系与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
4 |
李飞,韩召军;棉蚜 2个乙酰胆碱酯酶cDNA片段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2年05期 |
5 |
曹干;;甘蔗不同基因型2种光合酶的热稳定性[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6 |
禹邦超,何开宇,周岚;油菜酯酶同工酶热稳定性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7 |
谢力,彭统序;小菜蛾对杀虫药剂抗性的研究 Ⅱ.小菜蛾幼虫的酯酶分析[J];昆虫天敌;1996年S4期 |
8 |
孙耘芹,冯国蕾,袁家珪,祝平,龚坤元;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生化机理[J];昆虫学报;1987年01期 |
9 |
高希武,王政国,郑炳宗,曹本钧;六种常用杀虫剂对八种蚜虫的选择毒性[J];昆虫学报;1990年03期 |
10 |
李显春,王荫长;昆虫抗药性靶标不敏感机制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1998年04期 |
|
|
|
|
|
1 |
刘怀阿,徐广和,韦得元;3%阿维·高氯EC的毒力测定及对梨木虱的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5期 |
2 |
莫姣娇;孙强;;昆虫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
3 |
朱锦磊,徐健,殷向东,祁建杭,王艳;0.38%苦参碱乳油防治蔬菜蚜虫室内毒力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4 |
娄金贵;许小龙;;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的毒力及田间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
5 |
叶东平;陈斌;何正波;;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
6 |
胡兴强,刘强,崔海粟,龚清峰,吴明生;家蝇对四种杀虫剂抗药性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
7 |
谢佳燕,何凤琴,李梅,张薇,冯国蕾,董建新;不同地区棉蚜酯酶与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8 |
张红英,赤国彤,张金林;昆虫解毒酶系与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
9 |
高占林;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0 |
胡春祥;刘辉;张硕;;7种药剂对榆紫叶甲和黄褐天幕毛虫的毒力测定及防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
|
|
|
|
1 |
徐建农,瞿逢伊,刘维德;致倦库蚊有机磷抗性相关扩增酯酶B基因的多样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2 |
李卫芬,孙建义,许梓荣;大麦抗营养因子及其抗营养机理[J];大麦科学;2000年01期 |
3 |
李卫芬,孙建义,许梓荣;NSP酶在大麦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大麦科学;2000年02期 |
4 |
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韩招久;小菜蛾继代繁殖大量饲养方法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90年04期 |
5 |
陈清西,颜思旭;果菠萝蛋白酶在有机溶剂微扰时的分子折叠与活力变化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
6 |
刘菊先,王太森;登革病毒感染[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9年05期 |
7 |
祁黎,李光吉;生物催化剂酶在高分子改性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3年01期 |
8 |
熊正为,彭丽华;厌氧酸化—SBR法处理甲醛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1年10期 |
9 |
居乃琥;21世纪酶工程研究的新动向[J];工业微生物;2001年01期 |
10 |
李祖义,陈倩;酶法合成表面活性剂[J];工业微生物;2001年02期 |
|
|
|
|
|
1 |
李飞,韩召军,唐波;抗性品系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变异[J];昆虫学报;2003年05期 |
2 |
李飞,韩召军,吴智锋;取食不同寄主棉蚜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特性比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汤锋,岳永德,花日茂,张勇,翟承勋;35%双扑乳油对菜青虫和棉蚜的毒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4 |
李飞,韩召军;棉蚜 2个乙酰胆碱酯酶cDNA片段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2年05期 |
5 |
孙耘芹,冯国蕾,袁家珪,祝平,龚坤元;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生化机理[J];昆虫学报;1987年01期 |
6 |
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吕宝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后代抗药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
7 |
邓平华,张沛,周成富;河南省重点棉区棉蚜对“1059”抗药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1965年06期 |
8 |
于金凤,王金信,刘峰,慕卫,张新;棉蚜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性发生规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9 |
陈发炜,邵泽华,张建英;吡虫净防治棉蚜药效试验[J];中国棉花;1997年06期 |
10 |
于江南,陈燕,包玉琴,刘允辉;棉田棉蚜自然种群生命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