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氰戊菊酯抗性相关的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
【摘要】:一、氧化解毒代谢增强在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中的作用
将2001年采自山东省阳谷县的棉铃虫田间种群分为3个亚种群:对其中一个亚种群用氰戊菊酯筛选13代获得YGF抗性品系;对另一个亚种群用氰戊菊酯+PBO筛选13代获得YGFP抗性品系;第三个亚种群在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条件下同步饲养,作为对照品系(YG)。与标准敏感品系(SCD)相比,YG品系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7、14、14、15倍,YGF抗性品系对它们的抗性分别为1630、535、72和160倍,YGFP抗性品系对它们的抗性分别为2420、2898、282、729倍。
在YGF品系中,PBO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功夫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458、53、4和5倍,而DEF对它们的增效比分别为4、3、0.8和0.8倍。在YGFP品系中,PBO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功夫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12、46、16和22倍,而DEF对它们的增效比分别为11、2、3和9倍。该结果表明,氧化酶解毒代谢增强在YGF和YGYP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中均起主要作用,酯酶解毒代谢也参与其中。
为了进一步明确氧化解毒代谢增强在YGF和YGYP品系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作用,进行了解毒代谢酶活性的研究。YGF品系和YGFP品系四龄末期幼虫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以对硝基苯甲醚为底物,PNOD)分别为SCD敏感品系的23.1和9.3倍。YGF品系和YGFP品系三龄幼虫的酯酶活性(以α-乙酸萘酯为底物)分别为SCD敏感品系的2.4、1.1倍,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以CDNB为底物)分别为SCD敏感品系的1.3、1.8倍。解毒酶活性的结果与增效剂增效作用的结果是一
|
|
|
|
1 |
吴益东,沈晋良,谭福杰,尤子平;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J];昆虫学报;1996年03期 |
2 |
邱立红,张文吉;氰戊菊酯和苯巴比妥钠(PB)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00年04期 |
3 |
郭艳春,张善侠,赵留记,楚桂芬;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4 |
项海兰;;枝江市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结果[J];湖北植保;2009年05期 |
5 |
吴益东,沈晋良,尤子平;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遗传分析[J];昆虫学报;1995年01期 |
6 |
胡振东,李显春,李国清,王荫长;对氰戊菊酯抗性水平不同的棉铃虫越冬蛹的适合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7 |
杨樟法,吕仲贤,申屠广仁;浙江省棉区棉红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初步调查[J];农药;1990年03期 |
8 |
王开运,慕立义,刘峰,仪美芹,慕卫;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J];昆虫学报;1997年01期 |
9 |
刘绪生;陈长琨;王荫长;王心如;;辛硫磷、氰戊菊酯及其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2年04期 |
10 |
王淑民,乔海清,方昌源;棉花实夜蛾属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及其治理[J];世界农业;1989年07期 |
11 |
刘瑾,陈长琨,韩召军,王荫长;不同龄期棉铃虫用氰戊菊酯汰选对其抗性发展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0年04期 |
12 |
王刚,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4种杀虫剂处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棉铃虫3龄幼虫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3 |
吴益东,沈晋良,尤子平;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J];昆虫学报;1994年02期 |
14 |
张研;;延缓棉铃虫抗药性四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7年02期 |
15 |
兰亦全;赵士熙;;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的抗性机理[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
16 |
唐涛;成玉红;王成菊;张文吉;邱立红;;抗氰戊菊酯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 CYP6B7基因的克隆及分析[J];农药学学报;2007年04期 |
17 |
胡发清;;棉铃虫暴发成因及抗药性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3年02期 |
18 |
王沫,张淑黎,聂桂芝;棉铃虫抗药性季节变化规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
19 |
邱立红,张文吉;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关系[J];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
20 |
张平磊,马光春,赵保勤;新乡棉铃虫对灭多威抗药性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棉花;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