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麦单产水平提高很快,但品质并未有明显的改善,严重制约着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优质小麦的生产取决于优质的基因型、适宜的生态环境和配套的栽培技术。因此,深入研究基因型与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对于丰富小麦品质生态理论、发展小麦品质调优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不同的专用小麦品种类型,基于不同的生态地域尺度范围,并通过不同的播期试验和严格的控温生态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基因型与生态效应,并从碳、氮运转分配的角度初步分析了生态因子对小麦品质调控效应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江苏省选择6个代表性小麦生态点,选用大面积推广的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发现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区域化优质小麦生产中,品质的遗传改良和生态区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盐都试验点,仅建麦1号的品质性状满足弱筋小麦品质的要求,其它品种的品质性状更接近于中筋品质的要求,而徐州26在徐州点表现出中强筋小麦的品质特性,但在海安点则更接近弱筋小麦的品质要求。这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
选用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黄淮海和长江下游冬麦区4个代表性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发现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和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期处理对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播期×品种互作对千粒重、降落值、淀粉含量及沉降值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地点×播期×品种互作仅对产量、湿面筋、淀粉含量与沉降值有显著的影响。在4个不同生态点中,南京点的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最低,但淀粉含量最高;徐州点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泰安点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最高,沉降值最小:保定点的产量、千粒重最小,但沉降值最大。不同播期处理下,适播与晚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都显著高于早播,而早播期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与播期下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降落值的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的变异为最小。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与淀粉含
|
|
|
|
1 |
敬海霞;王晨阳;郭天财;张双利;胡吉帮;王永华;;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2 |
张选怀;朱克明;;稻茬小麦不同播期的适宜基本苗数探索[J];上海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
3 |
敬海霞;王晨阳;冯辉;王永华;郭天财;;花后高温胁迫对郑麦9023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11期 |
4 |
李英枫;王小国;陈富贵;张薇;;石河子地区播期对春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5 |
张大勇;李文滨;卢翠华;;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J];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
6 |
荆奇,姜东,戴廷波,曹卫星;基因型与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品质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0期 |
7 |
梁宜策;米跃军;吕雪娥;王兴志;李华;王元元;;关于以小麦主茎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量化品种冬春性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8 |
郝建平;;垄作栽培对麦田生态效应及产量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10期 |
9 |
王莉芳;戴廷波;荆奇;潘洁;曹卫星;姜东;;不同生态点播期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0 |
胡皓月;许自成;苏永士;陈彦春;汪孝国;;影响烟草新植二烯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
11 |
赵世平;;小麦生态研究 Ⅵ小麦生态研究与当地小麦生产的关系[J];西藏农业科技;1988年02期 |
12 |
李建勇;王正银;;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13 |
吕新强;吴义果;;萧县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0期 |
14 |
;关于小麦生产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农业科学;1977年04期 |
15 |
杨选成;张杰;;陕西关中灌区小麦适宜播期的确定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
16 |
徐玉冰;;淮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播期、播量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
17 |
王婧;宋伟;;黑龙江省垦区西部雨养农业区优质春小麦不同播期试验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
18 |
赵致,李家修,张成琦,杨正元,曹广才,吴东兵;南北方划分小麦品种生态型指示播期的探讨[J];农业新技术;1990年03期 |
19 |
恽友兰;北京夏播掖单号玉米品种籽粒品质的研究初报[J];农业新技术;1992年05期 |
20 |
朱继杰,李存东,张月辰,曹卫星,马富裕;不同熟性基因型棉花物质积累的动态特征[J];华北农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