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前人关于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最重要组成部分——分蘖的研究基础上,经过二年的小区、盆栽和水培试验,系统研究了水稻分蘖期各器官含氮率的变化规律,分蘖期供氮水平及不同叶位叶氮素含量与分蘖发生及成穗的关系以及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水稻群体质量本质指标——成穗率和其它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在正常生产管理条件下,水稻分蘖期整株叶片、叶鞘含氮率均表现由高而低的变化特点,一般叶片含氮率由4%左右降至2.5%左右,叶鞘含氮率则由3%左右降到1%左右,试验用两个籼(汕优63)粳(盐粳187)品种,表现基本一致。且叶片含氮率一般高于叶鞘含氮率一个百分点。但是,在整个分蘖期一直维持高供氮水平时,水稻整株叶片含氮率虽表现出一定的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很小,只有0.2个百分点,一直维持高于3%的水平。因此,分蘖期水稻整株叶片含氮率高低主要由供氮水平的高低决定,供氮水平高,则一直维持高含氮率,供氮水平低,则含氮率降低。因此,生产上可以用施肥多少来调节叶片含氮率高低。
2.分蘖期单张叶片含氮率表现为叶片露尖叶最高,到死亡时最低,其含氮水平因处理不同,高低相差可达1.5倍。高氮处理的不但叶片含氮率高且维持较高含氮率的时间长,可达3个以上的叶龄期,比低氮处理的长1—2个叶龄期。
3.虽然水稻分蘖期整株叶片含氮率由供氮高低决定,但对各叶位来说反应并不一致。心叶和顶二叶含氮率高低对供氯水平并不敏感,而顶三、顶四叶叶片和顶四叶叶鞘含氮率对供氮水平敏感,因此可以用顶三、顶四叶叶片含氮率高低来诊断此时供氮水平的高低。
|
|
|
|
1 |
;供氮水平对淹水田菁固氮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1977年04期 |
2 |
;文摘[J];杂粮作物;1999年02期 |
3 |
张英鹏,徐旭军,林咸永,章永松,张丽苏,陈甜甜;供氮水平对菠菜产量、硝酸盐和草酸累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05期 |
4 |
郭盛磊,阎秀峰,白冰,于爽;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5 |
郭盛磊,阎秀峰,白冰,于爽;落叶松幼苗碳素和氮素的获取与分配对供氮水平的响应(英文)[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
6 |
陈保锋;孙景梅;栾明宝;张东;;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内含氮率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7 |
邓胤;罗文倩;朱金山;宫春明;高润霞;;不同氮磷水平条件下接种AMF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
8 |
李生秀,赵伯善;土壤供氮水平对几种豆科及非豆科作物磷肥肥效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0年04期 |
9 |
朱和明,褚贵新,侯振安,朱继正,卞秀兰,肖华;涂层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动态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1期 |
10 |
艾绍英,唐拴虎,李生秀,史崇英;氮素供应水平对蔬菜硝酸盐累积与分布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1 |
任军;徐程扬;林玉梅;段永宏;周睿智;;不同供氮水平下水曲柳(Fraxinus mandushurica Rupr.)幼苗根系呼吸季节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
12 |
彭明俊;郎南军;吴涛;和丽萍;郑科;向正勇;孔继君;袁瑞玲;;不同供氮水平对膏桐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13 |
李凤英,张占金,郑士梅;葡萄的吸肥速度与追肥期[J];吉林农业;1995年05期 |
14 |
臧小云;刘丽萍;蔡庆生;;不同供氮水平对荞麦茎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5 |
张国琴;;低供氮水平下水稻氮肥用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5期 |
16 |
丁雪丽;何红波;李小波;白震;解宏图;张旭东;;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秸秆降解初期碳素矿化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4期 |
17 |
丁艳锋,黄丕生,凌启鸿;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8 |
路志达,宋建法,许彩芬,贺建强,胡伏其,陈俊义,唐汉成,张红卫,邹燕敏;“宁油十号”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0年04期 |
19 |
唐义军;杨力;姚成勇;;史力丰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J];种子世界;2003年01期 |
20 |
康晨晖;段月祥;蔡爱琴;蔡成坤;;“宁麦8号”亩产500kg群体质量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