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与酸黄瓜(C. hystrix Chakr.)的种间杂种及异染色体系的创制与评价
【摘要】: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HH)具有栽培黄瓜(C.sativus L.,2n=14,CC)所缺乏的多种优良性状,如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病和枯萎病等。为了快速有效地利用这些优良性状来改良黄瓜栽培种,本研究在已获得甜瓜属种间双二倍体(C.hytivus Chen Kirkbride,2n=38)和异源三倍体(2n=26,HCC)的基础上,以酸黄瓜、不同基因型的栽培黄瓜、异源三倍体、双二倍体等为核心材料,创制了4个种间杂交新组合F_1、2个“黄瓜—酸黄瓜”单体异附加系和10个渐渗系新种质;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同工酶技术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优良新种质进行了鉴定与评价;另外还初步研究了基因组剂量对三种不同倍性种间杂种表型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不同基因型栽培黄瓜与酸黄瓜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评价研究
酸黄瓜为短日照植物,因其与栽培黄瓜花期不遇等杂交障碍的存在而使种间杂交难以顺利进行。本研究对酸黄瓜短光照处理40d以上,使得两者花期相遇,成功地进行了酸黄瓜与3种不同基因型栽培黄瓜(“二早子”、“长春密刺”和“4406”)的正反杂交,从中获得了4个杂交新组合的幼胚。采用改良的方法对这4个新组合的杂种胚进行胚胎拯救,再生频率达80%以上,其杂种的真实性通过园艺学性状观察和体细胞染色体鉴定得到了证实。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酸黄瓜与栽培黄瓜的种间杂种F_1、揭示种间正反交差异,本研究利用新合成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_1[正交:酸黄瓜ד长春密刺”,反交:“长春密刺”×酸黄瓜]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天冬氨酸转氨酶(AAT)、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3种同工酶在参试材料中的酶谱表达特性。结果发现,正反交种间杂种F_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同时还具有四条杂合带(Aat-1-97,Aat-2-104,Mdh-3-102和Est-5-102)。另外还发现正反交杂种F_1的AAT和MDH同工酶谱分别在酶带数目和强弱上呈现明显差异。表明这三种酶均能准确地鉴定甜瓜属种间杂种F_1的真实性,同时进一步证实了酸黄瓜与栽培黄瓜杂交存在正反交差异。
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合成的4个新组合杂种F_1的育性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以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642.2
|
|
|
|
1 |
李平路,郭建军,刘莉,孙希香,傅海波;普通小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2 |
沈季孟,樊路,邓景扬;带有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J];北京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3 |
于卓,宋永富,李造哲,云锦凤;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_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J];草地学报;2002年04期 |
4 |
刘文革,王鸣,阎志红;蔬菜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3年01期 |
5 |
周秀艳;秦智伟;王新国;;黄瓜品种资源商品性的评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6 |
李平路,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及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
7 |
李兴锋,王洪刚;小黑麦×小滨麦三属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特点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4期 |
8 |
郭军洋,陈劲枫,罗向东,曹清河;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1期 |
9 |
罗向东;戴亮芳;钱春桃;陈劲枫;;Cucumis属3种不同倍性种间杂交后代的同工酶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2期 |
10 |
刘文革,王鸣,阎志红;西瓜二倍体及同源多倍体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J];果树学报;2004年01期 |
|
|
|
|
|
1 |
孙小镭,王永强,曲士松;山东黄瓜种质资源地理分布与生态类型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
2 |
赵荣乐,郑光宇;甜瓜品种对西瓜花叶病毒-2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J];病毒学报;1998年01期 |
3 |
张元国,于继庆,陈桂英,刘志国;芦笋多倍体育种技术[J];北方园艺;1997年06期 |
4 |
刘文革;无籽少籽西瓜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1999年02期 |
5 |
赵荣乐,郑光宇,郭冬生;过氧化物酶与不同甜瓜品种对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抗性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6 |
于卓,云锦凤,马有志,辛志勇;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的RAPD研究[J];草地学报;1999年04期 |
7 |
于卓,SAIGA Suguru;小麦族10种禾草叶片可消化性及矿物质含量的差异[J];草地学报;2002年01期 |
8 |
王艳飞,孙玉河,李怀智;我国黄瓜良种繁育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2年01期 |
9 |
刘宏宇,秦智伟;日本黄瓜销售的分级标准[J];长江蔬菜;2002年02期 |
10 |
刘文革,王鸣,阎志红;蔬菜作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