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摘要】:
土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已成为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演进,布局发生变化,导致城镇以及整个区域用地需求和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按需获取、利用土地的能力以及生存发展条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其安全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土地承载力为研究区域土地安全的一种视角,主要从土地的各类承载对象来分析,传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侧重耕地承载力研究,安全研究也主要定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际上土地的经济承载也很重要,包括各项投入产出净值以及比例结构等等。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一致,土地资源安全是也一个综合性概念,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安全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土地综合承载力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将承载力指标值对应到不同的土地安全级别,对现有土地承载力研究当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了土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更为区域土地未来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在阐述了土地资源安全和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内涵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将其结合起来;分析了基于承载力分析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对自然承载、经济承载和社会承载三方面内容一一作了阐述;接着借鉴已有的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且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进行了土地承载力所对应的土地安全级别的划分;最后对淮安市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研究区,在指标体系确定过程中,结合淮安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采用主观选取指标法和客观极小离差法相结合筛选出最合适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加法模型确定出淮安市土地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承载系统的承载指数以及综合承载指数,最后引入障碍度指标,对全市土地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淮安市1998-2004年自然承载能力先降后升,经济承载能力在波动上升,社会支撑能力上升幅度相对较快,综合承载能力在波动中上升。对应的全市土地安全程度还处于弱安全与较安全之间,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安全限制因子有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低,耕地压力大,化肥集约度低,单位土地产出投入比低,水土资源协调度相对低,科教文卫财政支出比例较低。针对这些障碍因子,提出全市实现土地安全的参考性对策建议;丰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产出投入效率;保证基本农田数量,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环保工业,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科教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
|
|
|
1 |
韩克庆;土地能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吗?[J];学海;2004年05期 |
2 |
杨子生;大理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3 |
陶军德,梁庆燕,刘伟;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7年Z1期 |
4 |
陈传美,郑垂勇,马彩霞;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5 |
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
6 |
胡新艳,刘一明,牛宝俊;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
7 |
钟陆演;艾尧;;吐鲁番市土地承载力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6期 |
8 |
封志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多重含义及其参数的不确定性[J];经济地理;1993年03期 |
9 |
孟庆香,常庆瑞,张俊华,陈涛,熊广成;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1期 |
10 |
杨言勇;甘肃省土地承载力现状评价[J];发展;1997年02期 |
11 |
张晶;王德岱;;浅论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2 |
黄万常;周兴;;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
13 |
余霜;李光;;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
14 |
黄万常;周兴;;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年03期 |
15 |
常庆瑞,孟庆香,刘京,齐雁冰;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以延安市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16 |
艾更之;;中国人口极限及土地承载力[J];预测;1993年02期 |
17 |
吴宗法,杨世港,谈采田;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8 |
修丽娜;;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
19 |
许炼烽,杨碧刚,陈海深;惠州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J];土壤与环境;1995年01期 |
20 |
刘富刚;;基于生态足迹的德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J];节水灌溉;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