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细菌溶磷作用及其对磷矿粉重金属释放和小麦盐胁迫的缓解

易艳梅  
【摘要】: 溶磷微生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在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中广泛存在。由于不同溶磷微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环境适应存在差异,导致它在不同条件下的溶磷功能发挥显著不同,因而有针对性地掌握不同生态环境中溶磷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溶磷微生物的溶磷特性,是溶磷微生物走向田间应用的前提。本文通过调查不同盐渍土区、不同重金属污染区以及不同磷矿种类成矿区的溶磷微生物资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土壤中溶磷微生物分布的特殊性以及盐分、重金属对溶磷微生物数量分布和种群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溶磷细菌对磷矿粉中部分伴生性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与其溶解磷矿粉能力的关系研究;产多糖溶磷细菌对土壤难溶性固定磷的溶磷特性研究;胞外多糖在产多糖溶磷细菌溶磷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以及盐渍土中接种溶磷细菌EnHy-401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缓解机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分别在新疆、山东、江苏的盐渍土区,湖南、江苏、安徽的重金属污染区,湖南中方、石门、浏阳的磷矿区采集土样,从中分离出12个属的溶磷微生物,它们分属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对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8个具有溶磷能力的纯菌株。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溶磷微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现,重金属污染土壤和盐渍土中均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出现频度最高,盐渍土中有机质含量对溶磷细菌种群丰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溶磷细菌数量丰度的影响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溶磷细菌数量的主要因素。单一重金属严重污染下的土壤,其种群丰度小于多金属复合下的轻度污染。磷矿区土壤中的溶磷细菌分布受磷矿石速效磷含量、土壤有机质水平以及土壤重金属本底值的复合影响,具有适度的速效磷水平和一定的有机质含量的磷矿区,其溶磷细菌数量多,种群丰富,反之,则数量少,种群简单。因此,一个生态区溶磷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生态区的生态环境条件。 以在NBRI-溴苯酚蓝(BPB)液体培养条件下BPB的褪色程度和滤液在680 nm处的吸光度作为筛选高效溶磷菌株的主要标准,在所分离纯化的18个菌株中,选出HH-1、HH-2、EnHy-401、ArHy-505和AzHy-510等高效溶磷菌株,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的序列分析,将HH-1、HH-2、EnHy-401、ArHy-505和AzHy-510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球状节杆菌(Arthobacter globiformi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德克斯氏固氮菌(Dexiragumosa),均分离于湖南中方磷矿区土壤。此结果显示,从缺磷环境下分离到的溶磷微生物并不一定具备高溶磷活性,溶磷微生物并不局限于在缺磷土壤中存在。 通过对溶磷细菌溶解不同磷矿粉以及连续发酵磷矿粉的溶磷效果研究,发现,磷矿粉中的部分伴生性金属元素会随着磷的释放而溶出,,其溶出的难易程度随伴生性金属元素在随磷矿粉中的位置而不同。在测定的5种伴生性金属元素中,Zn是与磷的释放联系最密切的金属元素,随磷释放的Zn量最多可占该磷矿粉中总Zn量的90%以上,其溶出率可间接反映磷矿粉磷的释放程度。而Pb是不易随磷溶出的伴生性金属元素。这些伴生性金属的溶出对溶磷细菌的生长和溶磷相关代谢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菌株溶磷作用的发挥。在一般情况下,菌株在同一磷矿粉的第二次发酵的溶磷能力要大于对该磷矿粉第一次发酵的溶磷能力。在低磷条件下不耐锌的溶磷菌,其在发酵不同批次磷矿粉间的溶磷能力差异越大;伴生性锌较稳定的磷矿粉,其在菌株不同次发酵中的溶磷效果差异较小。因此,在选用溶磷菌提高磷矿粉生物有效性时,应兼顾其溶磷能力与低磷下的抗锌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溶磷细菌对土壤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效果发现,不同类型的溶磷细菌对不同形式固定态磷的活化有不同的针对性。产多糖溶磷细菌溶解Al-P和Fe-P的能力较弱,但在促进Ca-P型固定磷的溶解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将各产多糖溶磷菌株磷酸钙发酵液中的速效磷分别与发酵液中的总多糖与胞外多糖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产多糖溶磷细菌的溶磷能力与胞外多糖高度相关。根据胞外多糖中磷与胞外多糖提取前后上清液Pi之差的高度相关性(r=0.97,p<0.05),可以推测胞外多糖具有吸持溶液中可溶性磷的能力,此持磷能力的大小预示着胞外多糖对有机酸溶磷协同效应的强弱。除此之外,胞外多糖与有机酸溶磷的协同效应还受到胞外多糖浓度、有机酸种类的影响。有机酸溶磷动力曲线与有机酸-胞外多糖复合溶磷动力曲线的差异表明,多糖对有机酸的协同溶磷效应主要是改变了有机酸的溶磷动力学特征,在有机酸单独溶解磷酸三钙时,16 h时磷酸钙的溶解趋于平衡。在有多糖存在的条件下,磷酸钙的溶解一直可以缓慢持续到40 h,溶解平衡时间的延迟,表明在此之前的溶解平衡被打破,并向磷释放的方向发生了移动,使溶磷量提高11.6%。难溶性磷酸钙盐的溶解动态平衡与三个因素有关:环境中的酸度;溶液中的钙离子;溶液中的H_2PO_4~-或HPO_4~(2-)量。由于多糖具有一定的持磷作用,因此,多糖对有机酸溶磷动态平衡的改变可以理解为多糖通过对有机酸溶下的速效磷的即时吸持,从而影响了了单纯有机酸溶磷的平衡,并推动了平衡向磷溶解方向移动,促进了磷酸钙盐的持续溶解,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多糖持磷量的限制。环境中的C/N、N源、可溶磷水平分别作用于产多糖溶磷菌EnHy-401的溶磷相关因子(有机酸、多糖),溶磷相关因子与溶磷的相关程度决定了产多糖溶磷细菌EnHy-401的溶磷作用受营养条件中C/N、氮源以及可溶性磷酸盐水平等不同变量的影响程度,该菌株只有在适合于产溶磷高效有机酸的前提下,才有较强的溶磷作用,如果又有持磷多糖的分泌,其溶磷作用会更强。 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产多糖溶磷细菌EnHy-401可以在滨海盐渍土中很好地定殖,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盐渍土中的有效磷水平,改变了盆栽条件下小麦根系形态的分布特证。与对照相比,生长在接种处理的小麦,其根系表现出根轴数量增多而长度减少,侧根密度降低而长度增加的现象,该现象既是小麦磷素营养得到改善的结果,又进一步加强了小麦对磷、钾、钙以及镁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对小麦盐胁迫产生缓解效应,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的小麦植株中对磷、钙、钾和镁的吸收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4.4%、36.3%、31.5%、6.3%。该菌株所表现出来的对盐渍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提高、对小麦吸收K~+、Ca~(2+)、Mg~(2+)、P等矿质营养的促进作用以及小麦生长与矿质营养元素吸收之间高度的相关性表明,溶磷菌株Enterobacteria sp.EnHy-401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善盐渍土中部分矿质营养的供应,增强植株对P、Ca,Mg、K等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多糖调渗作用而实现,该缓解效应受到土壤盐分和营养基质的影响,在贫瘠的高盐分盐渍土中,添加适量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盐胁迫对溶磷菌株溶磷活性的抑制作用,提高菌株对植株盐胁迫的缓解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艳,杨晓杰;水杨酸对大豆幼苗盐伤害的缓解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8期
2 周贺芳;邹志荣;杨兴娟;郭海涛;;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甜瓜植株的缓解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3 宋丽华;王金莲;;吸湿-回干处理对林木种子萌发期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J];种子;2010年02期
4 常云霞;李青芝;杜红阳;刘怀攀;;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孙丽娜;曲敏;任广涛;于广建;;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刘立全;杨剑超;修妍伟;景晓敏;杨菲;张衡;;磷对盐胁迫下三角叶滨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0期
7 杨凤军;李天来;臧忠婧;鲁少尉;;外源钙施用时期对缓解盐胁迫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柳斌;周万海;师尚礼;赵平;;外源Ca~(2+)和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1年01期
9 王智;陈楚琴;袁星星;徐晟;杨清;沈文飚;;外源一氧化碳对盐胁迫下水稻悬浮细胞死亡的缓解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07期
10 张建伟;张慧蓉;张百俊;段旭堂;;盐胁迫下三种处理对野生地肤萌发的缓解效应[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1 何俊瑜;任艳芳;;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叶用莴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J];中国蔬菜;2010年08期
12 刘丽萍;臧小云;袁巧云;蔡庆生;;外源蔗糖对盐胁迫荞麦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5期
13 杨晓玲;郭金耀;;硝酸钙对番茄氯化钠胁迫下的缓解效应[J];北方园艺;2010年03期
14 王玉清;朱祝军;何勇;;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缓解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5期
15 徐芬芬;叶利民;潘维华;;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16 刘丽云;王明友;;CaCl_2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生理效应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7 王晓理;;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8 刘爱荣;张远兵;叶梅荣;陈登科;;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大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9 胡冰;贺子义;林国庆;谢彦杰;齐继艳;江丹君;沈文飚;黄丽琴;;高铁血红素对盐胁迫下小麦根部生长受抑的缓解和根尖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5期
20 张子学;胡红德;胡能兵;张从宇;崔广荣;;稀土对NaCl胁迫下矮牵牛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刘喜才;张丽娟;王毅;宋伯符;陈虹;王志超;张文英;;吸湿—回干处理对马铃薯种子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建新;;外源一氧化氮供体SNP对盐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根生长抑制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赵福庚;刘友良;;盐胁迫下大麦根系多胺含量变化与耐盐性的关系[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4 严顺平;苏维埃;汤章城;孙卫宁;;水稻根中盐胁迫响应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5 叶武威;喻树迅;王俊娟;樊宝相;赵云雷;;盐胁迫下棉花耐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孙健;王美娟;丁明全;邓澍荣;陈少良;;盐胁迫下胡杨调控细胞内K~+/Na~+平衡的生理和信号机制[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华春;王仁雷;刘友良;;外源AsA对盐胁迫下水稻叶绿体活性氧清除系统的保护作用[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杨俊诚;姜慧敏;张建峰;梅勇;;盐胁迫下植物对磷的吸收的研究[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9 高青海;王秀峰;杨凤娟;魏珉;任志雨;;LaCl_3对硝酸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静波;刘建秀;;4种暖季型草坪草对盐胁迫的生长生理反应[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艳梅;细菌溶磷作用及其对磷矿粉重金属释放和小麦盐胁迫的缓解[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刘永霞;硅对金丝小枣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陆一鸣;短芒大麦盐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4 严顺平;水稻响应盐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吴雪霞;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于中连;烟草NADPH氧化酶在Na~+、Cu~(2+)胁迫中的活性变化及其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杜伟;诱导型激活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以及AtCRK3生化、表达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8 史仁玖;多枝赖草(Leymus multicaulis)盐胁迫应答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俊生;延迟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光合能力与胁迫检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彦;硒对小白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长军;盐胁迫下樱桃番茄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杨蕊;外源ALA处理对盐胁迫下黄瓜的缓解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智;外源一氧化碳对盐胁迫下水稻悬浮细胞死亡的缓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闫海霞;枯草芽孢杆菌对基质栽培黄瓜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蒋晶;盐胁迫对巴西蕉幼苗生长和生理影响及其钙的缓解效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武金华;盐胁迫下紫杆柽柳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杨涓;盐胁迫下枸杞糖蛋白及糖代谢变化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4年
8 于影;转柽柳LEA基因烟草耐盐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黄丽;槲寄生与寄主红树植物之间水分和营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聂晶;五个垂直绿化树种的耐盐特性及耐盐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军;中美科学家联手成功克隆水稻耐盐功能基因[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邱曙东;盐碱地种水稻将不再是梦想[N];解放日报;2005年
3 ;酸奶 是食品也是药品[N];消费日报;2001年
4 肖文;149项鼓励引进技术可享税收优惠[N];中国税务报;2007年
5 ;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要科学合理[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6 施燕;保证学生健康心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记者 铁铮;树木抗逆性专项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8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N];天津日报;2005年
9 梁庆华 余春槐;我国结冷胶行业亟待解决三大问题[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张妍 记者 赵宇清;哈工大开发出首个“本土”乳酸菌菌种[N];黑龙江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