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许慧玲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工业化,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新标志。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化,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和信息化大省,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研究信息化对江苏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利用信息化来推动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对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其涵义进行了研讨,同时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和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根据信息化测度理论以及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给出了适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测度模型,测算出江苏省部分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水平。 其次,对南京市及江苏省部分地区信息化水平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1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划分,得到四大类。而且,本文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这四大类信息化指数的均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四大类信息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再次,本文运用修改后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苏省各地区信息化指数与产出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我们重点探讨了南京市的C-D生产函数以及南京市三次产业产出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最后,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动因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南京市信息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针对南京市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诸多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推动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占稳;刘烨;王玲风;李成丽;;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水家耀;;从信息化综合指数看江苏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7期
3 丛敬军;信息化指数模型及辽宁信息化水平的测度[J];现代情报;2004年07期
4 刘劲松;;信息化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阎小培;80年代中期以来广州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城市问题;1999年02期
6 彭鹏,杨玉声;湖南省信息化水平测算及预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耿春燕,王爱丽,梁丽娟;信息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8 吴新娣;王春枝;;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王春枝;吴新娣;;信息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年02期
10 陈晓华;;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分析——以广西、广东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4期
11 姚凤阁,陈柳钦;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2 邬焜,张志勇,韩韧;陕西省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02期
13 顾潇华,郭春丽;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定——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国家信息化指数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年01期
14 吕致文;为了城市的明天[J];软件世界;2002年10期
15 姚凤阁,陈柳钦;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16 胡俊杰,苏常青;云南省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7 姚凤阁,陈柳钦;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探论[J];经济前沿;2004年12期
18 王春宇;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9 梅彪梁;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分析[J];物流科技;2005年06期
20 曹宝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磐;;厦门信息港建设策略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黄心正;;“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对策[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程昔武;周萍华;;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及发展战略[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5 陈林;;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思考[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娟;苏冠群;刘丽梅;钱恒;;汽车零部件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李娟;沈建荣;施庆华;;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特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迎伟;;中国铁通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展望[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维瑄;;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管理水平[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10 柳絮;;关于社会审计整体解决方案系统建设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慧玲;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玉明;知识溢出、空间依赖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福强;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韩俊飞;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金娇;金融结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长三角经验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方祥;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姚驿宣;储蓄投资金融转化机制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健;FDI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黄玥;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9 欧阳卉;我国技术合同引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王雷;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虹辰实习生 殷世贵;专家认为:深圳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N];深圳商报;2008年
2 孙永杰;北京市召开会议宣传贯彻信息化促进条例[N];中国电子报;2007年
3 陈奇 任珂 任皓勐;支持移动通信发展 促进信息化水平提高[N];人民邮电;2003年
4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水平[N];浙江日报;2003年
5 许俊 吴载德;祁门“农远”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N];黄山日报;2009年
6 记者 周海霞;部分企业列入信息化试点单位[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7 宋黔云;云岩区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N];贵州日报;2006年
8 记者 范玉蕾;我市信息化水平全省第一[N];石家庄日报;2008年
9 亢黎明;提高物资采购信息化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商务部副部长 蒋耀平;全面提高流通体系信息化水平[N];经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