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微生物多糖威兰胶的发酵研究

刘汝冰  
【摘要】:威兰胶(Welan Gum、又名威伦胶或韦兰胶)是由细菌发酵生产的胞外杂多糖,过去的名称为S-130。威兰胶是美国的Kelco公司上世纪80年代继黄原胶和结冷胶之后开发的最具市场前景的微生物代谢多糖之一。因其特定的流变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石油开采、建筑、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开发价值。 研究了威兰胶的发酵特性,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培养条件,探讨了威兰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对威兰胶样品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最后对制得的威兰胶样品进行了流变学性质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以威兰胶产量和黏度为指标进行了发酵工艺的优化,并研究了其代谢规律。确定发酵培养条件为:40g/L蔗糖,4g/L复合氮源(20%硝酸钠和80%的牛肉膏),2g/L KH_2PO_4,0.1g/L MgSO_4,0.5mL/L的0.1%FeSO_4。初始pH为7.2~7.4,5%的接种量、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转速为200r/min、30℃恒温培养58h,威兰胶产量从9.326g/L提高到21.767g/L。菌体在培养到对数生长期中后期接种,即16h~24h,而大约44小时后进入衰亡期,生物量缓慢下降,威兰胶产量迅速上升,因此发酵时最好在16h~24h接种,可以避免或缩短停滞期,缩短发酵时间。通过对威兰胶粗品的预处理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工艺,得到了纯化样品,用传统化学方法、薄层层析、离子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威兰胶结构中含有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百分比分别约为:36.06%,32.58%,8.98%,5.28%,14.33%。总糖含量84.95%,乙酰基含量为5.8375%;糖苷键类型主要为B构型。 对威兰胶流变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成兰胶水溶液为高假塑性流体,其黏度在不同的温度(30℃~121℃),浓度,pH范围(2~12),盐离子(钠、钾、钙、铝)等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极其稳定,与黄原胶比较具有更好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如林;李志明;施贻君;衡斌;;黄原胶中丙酮酸含量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2 程蓉;张永奎;张春红;杨军;杨秋艳;;高丙酮酸黄原胶的发酵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3期
3 周晓薇,黄谷亮;糖类发酵产品——黄原胶[J];四川食品与发酵;1998年04期
4 李柏林,刘以祥,欧杰,徐明全;野油菜黄单胞菌源黄原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年11期
5 陈超;王君高;周喜燕;黄盟盟;;黄原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09年04期
6 曹持平;陈少萍;谢勤;周丽萍;王宝秋;;发酵制取黄原胶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1991年02期
7 王德润,于宪潮,赵大健,曹武雄,樊廷玉;黄原胶分子形貌的电镜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0年01期
8 许浩;李朋富;陈丽;高云;陶芳芳;刘志礼;;集胞藻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活性[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许时婴,李飒爽;黄原胶对色拉调味料的流变性质与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9年04期
10 李卫旗,姚恕;反应器结构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年01期
11 金义光,陈迪虎;黄原胶在混悬剂和软膏中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年06期
12 阎红,陈云川,袁新宇;黄原胶在中式烹饪中的应用初探(一)[J];食品科技;2002年08期
13 王德润,于宪潮,赵大健,曹武雄,康兆文,王益;黄原胶分子量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07期
14 张俐娜,黄爱辉,徐静娟;黄原胶的数均分子量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8期
15 朱圣东,童海宝,陈大昌,谢德成;醇析法分离提纯黄原胶工艺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2年03期
16 ;黄原胶的性能与应用[J];化工中间体;2003年Z2期
17 王晓静,李世强,李晓波,孙志民;动态膜过滤对黄原胶浓缩的应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18 韩明,施良和,叶美玲;黄原胶以三价铬交联的水凝胶的脱水行为[J];高分子学报;1995年05期
19 詹晓北;黄原胶工厂生产技术[J];食品与机械;1995年04期
20 ;黄原胶(或汉生胶Xanthan Gum)[J];牙膏工业;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国;陈洪章;;秸秆水解液发酵黄原胶过程和产物结构初探[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晗;白雪芳;杜昱光;;产黄原胶降解酶菌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园;陆文清;;发酵条件对固态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韩冠英;凌沛学;王凤山;;黄原胶的特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陈林林;辛嘉英;张颖鑫;张帅;;粗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的优化[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6 梁健良;杜云平;周庆丰;余国莲;李小军;毕英佐;;凝结芽孢菌的分离与发酵条件的优化[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许浩;李朋富;陈丽;高云;陶芳芳;刘志礼;;集胞藻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活性[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许浩;李朋富;陈丽;高云;陶芳芳;刘志礼;;集胞藻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活性[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A];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研讨会及参展资料汇编[C];2004年
10 王帅;钟宏;;基于Web的选矿冶金药剂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磊;咪唑基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的凝胶化及其超分子凝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曹冬梅;产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温菌株HY15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酶动力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连喜军;红曲色素光稳定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4 尹建元;刺楸皂苷结构解析及其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炜华;真菌产生的低分子活性物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郑立;海洋生物附生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武旭业;半互穿水凝胶的合成、性能及高分子基因载体合成[D];武汉大学;2004年
8 黄惠琴;海洋放线菌抗MRSA菌株的筛选及菌株AM105活性物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孟河;具有开放骨架结构磷酸铁单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迅;粗毛栓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及其基因克隆[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汝冰;新型微生物多糖威兰胶的发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游清徽;壳聚糖酶的研制及酶法生产壳寡糖[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阮林高;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发酵组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浩然;微生物多糖威兰胶生产工艺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李今煜;苏云金芽孢杆菌WB_7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6 石金舟;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和细菌素发酵条件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7 柴萍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Y45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敏;产漆酶杏鲍菇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健华;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与酶学性质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彭辉;麻黄有效成分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生产条件的优化[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瑞宁;西安化学试剂厂搬迁转产[N];西安日报;2008年
2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提供;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40%[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实习记者 潘侠;广州化学试剂厂:改制换来新天地[N];民营经济报;2007年
4 王力平;山西化学试剂市场混乱[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任富聪;规模 技术 质量 制约产业发展的三道坎[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记者 朱文彬;广东光华冲刺IPO 化学试剂业“同城德比”将登场[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琮;化学试剂:创新能力差需求难满足[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记者孙中杰通讯员赵磊;郑州市质量技监局查处化学试剂造假厂[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记者 陈洪镔;“西陇化工”昨在深交所挂牌交易[N];汕头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毛铮铮;化学试剂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3%[N];科技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