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种类及含量变化的研究
【摘要】:
冷却猪肉在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因为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产品的腐败,一直是困扰生产者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引发的肉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生物胺具有潜在的毒性以及可以作为食品质量指标,研究肉品中生物胺的变化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本文研究了冷却猪肉中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冷却猪肉不同温度以及温度波动贮藏下生物胺的变化并分析与常规品质指标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章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同时测定冷却猪肉中多种生物胺的方法。样品经0.4mol/L高氯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水,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Ex)340nm,发射波长(Em)515nm。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八种生物胺能在25min内得到很好分离。线性范围为0.5~20μg/mL(R~2>0.99),回收率在82.43~97.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
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3±1℃和8±1℃)贮藏冷却猪肉中生物胺种类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其它指标的关系。应用SPSS中的Person系数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反映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恒温条件下贮藏,温度越高(8±1℃)微生物生长越快,货架期缩短。色胺、腐胺、尸胺、酪胺都与细菌总数、TVBN、pH显著相关(P<0.01)。尸胺的含量比腐胺要高。
第三章进一步研究了温度波动对冷却猪肉生物胺种类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其它指标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波动下,色胺、腐胺、尸胺、酪胺都与细菌总数、TVBN、pH指标成显著相关。
|
|
|
|
1 |
屠春燕;袁艳娟;吴燕娇;唐美华;韦萍;李寿椿;;对甲氧基苯磺酰氯柱前衍生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J];分析试验室;2010年03期 |
2 |
蔡秋杏;李来好;陈胜军;陈晓凤;杨贤庆;吴燕燕;岑剑伟;;液熏罗非鱼片在25℃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J];南方水产;2010年05期 |
3 |
张剑;钟其顶;熊正河;张辉;刘树文;;葡萄酒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0年07期 |
4 |
李平兰,沈清武;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产生与控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1期 |
5 |
匡晓东,向敏;干发酵香肠中的生物胺[J];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
6 |
吴持平,萧信生,史蓉蓉,邹公伟;微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白鼠尾核和脑干生物胺神经介质[J];色谱;1988年03期 |
7 |
张春晖,夏双梅,张军翔;葡萄酒中的生物胺的生产与工艺控制[J];食品科学;2002年10期 |
8 |
张春晖,夏双梅;葡萄酒中生物胺的产生与工艺控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年02期 |
9 |
张志伟
,谢华
,纽广安
,张春晖;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生成量的菌株效应分析[J];肉类研究;2005年01期 |
10 |
吴信法;猪肉中生物胺的含量[J];肉类研究;1994年03期 |
11 |
董伟峰,李宪臻,林维宣;丹磺酰氯作为生物胺柱前衍生试剂衍生化条件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2 |
李苗云;朱应举;高晓平;柳艳霞;张秋会;;肉品中微生物对生物胺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13 |
刘畅;张灼阳;郭晓奎;;产生物胺乳酸菌的筛查与检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5期 |
14 |
康俊杰;李艳;;HPLC检测葡萄酒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9年09期 |
15 |
陆永梅;董明盛;吕欣;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6年01期 |
16 |
房海燕;林桂涛;李涛;;HPLC法测定冠心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7 |
徐辉;;甲基化后液相色谱法测定80%代森锰锌WP[J];农药;2007年08期 |
18 |
郭雪清;晏利芝;王英锋;刘海萍;;HPLC法测定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中的L-苯丙氨酸杂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9 |
吴新安;赵刚;方云;汪天涯;;妇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J];中国药师;2007年02期 |
20 |
王永江;王健佳;;HPLC法测定蛤蚧定喘丸中甘草酸含量[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