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间隙水磷的高分辨被动采样技术研究
【摘要】:
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磷通常被认为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沉积物间隙水磷是指示沉积物磷地球化学特征的敏感指标。依据间隙水溶解态反应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SRP)的垂向分布,计算可以得到该部分磷在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的静态交换通量,为评价沉积物磷污染特征提供依据。对间隙水SRP垂向分布的获取依赖于间隙水采集技术的发展,其高分辨被动获取一直是难点。本文针对这一不足,建立了高分辨被动获取间隙水磷的平衡式间隙水采样(Pore Water Equilibrators, Peeper)技术和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iffusive equilibration in thin films,DET),主要内容如下:
在现有Peeper技术基础上,以有机玻璃板为制作材料,在缩小装置尺寸的同时,采用双向扩散缩短平衡时间,并可快速收集溶液样品。结合酶标仪对微量溶液样品磷的批量分析,利用该技术可实现对间隙水磷信息的高分辨被动和快速获取。实验确定该技术装置的垂向分辨率为4mm,在48h内可达到扩散平衡,与现有Peeper装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薄膜扩散平衡原理,以琼脂糖为原料制备薄膜,通过平衡、切片、提取、测定等步骤,获得溶解态反应性磷的含量信息。实验确定薄膜在磷溶液中的平衡时间为24h,通过0.25M硝酸提取16h可将薄膜萃取的磷提取完全。利用DET技术对不同沉积物间隙水SRP进行了分析,与实际浓度的差异在±5%以内;对沉积物剖面的分析结果与Rhizon、微型Peeper等采样技术基本一致,垂直分辨率可达到~3mm。利用DET技术对太湖草型和藻型湖区沉积物间隙水SRP进行了分析,发现草型湖区间隙水剖面SRP呈峰形分布,且横向空间分异明显;藻型湖区间隙水SRP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扩散梯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
|
|
|
|
1 |
李剑超,朱光灿,刘伟生,胡仁志;沉积时间和温度对底泥间隙水有机污染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2 |
王菊英,马德毅,闫启仑,陈红星;海洋沉积物中酸溶硫化物对二价金属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毒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1年05期 |
3 |
宋金明,朱仲斌;用沉积物的特性参数pH,Eh,Es及间隙水中SO_4~(2-)浓度表征陆源物质对辽东湾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2年03期 |
4 |
王建军,范成新,张路,朱育新,郑超海;太湖底泥间隙水中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5 |
杨汉东;;武汉东湖间隙水的地球化学[J];水生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6 |
黄丽娟,常学秀,刘洁,王海龙,赵瑾;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7 |
朱爱美;叶思源;卢文喜;;鳌山湾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的含量及其分布[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S2期 |
8 |
杨学芬;熊邦喜;杨明生;;武汉南湖水体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
9 |
肖寒;牟晓红;;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对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10 |
包先明;;黑藻生长对塌陷区污染水体间隙水中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1 |
何宗健;袁胜林;;乐安江流域重金属的来源与分布探析[J];广东化工;2009年07期 |
12 |
古小治;王强;张雷;申秋实;王兆德;范成新;;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2期 |
13 |
昝逢宇;霍守亮;席北斗;张靖天;李青芹;刘清学;刘鸿亮;;巢湖近代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营养物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
14 |
;网络版论文摘要[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4期 |
15 |
孙耀;宋云利;崔毅;;丁字湾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其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J];海洋水产研究;1993年14期 |
16 |
宗虎民;户江涛;王菊英;马德毅;;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氮循环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7 |
韩彬;蒋凤华;李培昌;张新庆;宋转玲;王小如;;南黄海中部海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源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
18 |
时丹;丁士明;许笛;白秀玲;范成新;;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分析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反应性磷[J];湖泊科学;2009年06期 |
19 |
庄国顺,廖文卓,陈松;九龙江口沉积物中腐殖酸对金属的作用[J];台湾海峡;1989年03期 |
20 |
李剑超,王培英,谭远友,胡仁志;污染底泥及其间隙水分层特性的模拟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