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纤维修复前磨牙近中牙合面洞型的抗力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修复根管治疗后人上颌单根前磨牙近中牙合面洞型后的抗力变化规律,寻找增强修复后抗力的有效方法。5种方法分别为:复合树脂充填;石英纤维桩制作桩加复合树脂充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作桩加复合树脂充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嵌入复合树脂下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嵌入复合树脂上方。评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修复牙体缺损对修复体抗力的影响,比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三种修复方法在上颌单根前磨牙中等程度缺损的情况下对抗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上如何修复中等程度牙体缺损,降低修复后严重根折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一个月内拔除的60颗完整离体的人上颌单根前磨牙分成6组。第1组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外5组根管治疗,然后将全部60个样本包埋于自凝塑料中。包埋要求如下:将样本竖直包埋于一高40 mm,直径25 mm的自凝塑料圆柱体内,自凝塑料最高处位于舌面的釉牙骨质界根向下方2 mm。然后第2-5组预备近中牙合面洞型。预备完成后,第2组使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窝洞;第3、4组分别用石英纤维桩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作桩,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第5组样本粘结处理后,在窝洞表面涂布流体树脂,然后将预处理过的聚乙烯纤维颊舌向嵌入流体树脂中,光固化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第6组首先使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窝洞,然后在修复体颌面颊、舌尖间预备一宽为2mm,深为1.5mm的沟,并越过颊、舌面3mm,粘结处理后,同第五组涂布流体树脂,嵌入预处理过的聚乙烯纤维,光固化后复合树脂充填。热循环10000次,试样置于INSTRON测试仪上测试断裂载荷,记录试样断裂时测试机读数及试样断裂模式。
结果: 6组试样的断裂载荷依次为(N):1191.04±362.59,578.81±117.87,909.33±250.20,831.56±220.16,900.66±185.57,1161.31±184.26。对照组断裂载荷最高,第2组最低。第6组与对照组的断裂载荷无统计学差别(p=0.776),其余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4、5组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低于第6组、高于第2组(P0.05)。6组可再修复模式发生率分别为:20%、20%、50%、80%、100%、100%。第1、2组与第4、5、6组间,第3组与第5、6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
结论:石英纤维桩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使用均显著提高了修复体的断裂载荷,特别是当聚乙烯纤维嵌入修复体上方或下方时,其断裂模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可再修复模式发生率大大提高,能够降低修复后严重根折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