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研究背景耳鼻喉科(Ear-nose-throat department,ENT department)疾病病情复杂且多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变化,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功能性失音、人际交往障碍等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耳鼻喉科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耳鼻喉科护理实践中,大部分护理工作仍侧重常规的知识宣教与行为干预,着重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缺乏从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后的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同时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耳鼻喉科疾病相关知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较低,对耳鼻喉科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接受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因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有着较高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需求。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无缝隙、全方位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服务、快速反应、讲究效率等理念,强调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整个过程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目前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次研究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并评价其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基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适合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2.评价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焦虑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等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方便抽样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274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1月至12月入院的137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2016年1月至2月入院的137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由手术室护士、病区护士、病员服务中心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合作组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2.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临床诊断、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采用耳鼻喉科健康教育记录表记录健康教育情况,采用耳鼻喉科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占床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入院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社会保险方式、麻醉方式、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情况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耳鼻喉科疾病相关知识都有了提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知识(70.1%)、手术治疗的重要性(78.1%)、术前检查知识(76.6%)、术前准备知识(70.8%)、个人卫生准备知识(79.6%)、药物治疗知识(71.5%)、术后康复知识(73.7%)、术后镇痛知识(68.6%)、术后饮食知识(73.7%)、心理干预的重要性(70.1%)、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3.9%)等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5或P0.01)。3.患者的健康态度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感受(92.0%)、对手术及治疗的信心(70.1%)、对医护人员医嘱依从的意愿(97.1%)、接受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94.9%)、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97.8%)、对出院后社区医疗的信任(78.3%)等正向态度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4.患者的健康行为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参与制定术后康复计划(79.6%)、手术创口自我护理(85.4%)、寻求术后活动方式(83.9%)、寻求控制术后疼痛的方法(74.5%)、定期有效咳嗽(76.6%)、保持口腔卫生(85.4%)、按照医嘱定时服药(89.8%)、选择合适的营养品摄入(86.9%)、功能与康复锻炼(83.9%)、定期复检(86.9%)等健康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5.患者的焦虑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焦虑41例(29.9%)、轻度焦虑60例(43.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度焦虑27例(19.7%)、重度焦虑9例(6.6%)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5,P=0.003)6.护理质量评价情况除伤口出血观察、处理率及护理文书书写准确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统计指标如患者住院评估及时率(93.4%)、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及时率(95.6%)、术前准备及时率(97.1%)、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率(97.1%)、疼痛评估符合率(9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护理满意度情况除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95.6%)、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94.2%)、对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93.4%)、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2.0%)、对心理干预的满意度(89.8%)、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度(92.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住院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术前占床日(2.62±1.27)d、住院时间(9.14±2.49)d、住院总费用(9891.64±2907.94)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并发症、非计划再入院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非计划再入院率(0.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降低了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了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故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
|
|
1 |
胡玉华;;护士长角色与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A];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三)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2 |
杨家义;;西南地区与香港护理管理模式的比较[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
3 |
杜俐香;;浅谈民营医院护理管理模式[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
4 |
刘玉凤;肖秋英;谭玲芳;朱丽凤;曾方玲;;规范化培训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
5 |
杨蒙;彭自权;穆建生;曹英;李星;;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护士、护士长双向综合评价调研[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士长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
6 |
梁素芳;林艳香;温咏婵;李菊红;蒋雅兰;;创优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7 |
王书会;;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模式初探[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
8 |
冉红莉;刘筱琴;;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探析[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
9 |
余小萍;计莹;傅国芬;马蓓华;戎伟君;;老年科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10 |
王春生;刘则杨;王玉玲;;关于护理模式研究的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