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乐含片制剂及中药质控模式的研究
【摘要】: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健问题。指纹谱技术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中药材、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的较好解决办法之一。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对中药指纹图谱特征进行计算机辩识研究,从而建立可全面反应其内在质量,并能进行有效监控的全新方法。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有人统计慢性咽炎发病率占咽喉部疾病的10%~12%,多发生于成年人,城市发病率高,尤其以教师,歌唱家等居多。由于其反复发作,是一种能严重影响人生活质量的疾患。因此,治疗慢性咽炎的新药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论文旨在建立先进的中药材和中成药质控模式,并将该质控模式用于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的过程之中,有效提高了治疗慢性咽炎的医院制剂“咽乐含片”的质量。
本论文共分成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中,对中药质控模式研究进展,对慢性咽炎发病机理、诊断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做了综述,对处方药味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也作了详细的综述。
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抗炎和祛痰作用作为药效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为确保制剂质量,对咽乐含片的主要组成药物射干、木蝴蝶药材的有效成份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修订了2005版《药典》射干,木蝴蝶药材项下内容。为了寻找复方合理的提取工艺,在药效跟踪下,对其提取溶剂进行优选,确立水提取为大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确立了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三次加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为水提取工艺条件。为保留多糖成份,用壳聚糖为澄清剂精制水提液,澄清工艺条件为常温下,药液浓缩至0.125g生药/ml,加6%的1%醋酸壳聚糖液,搅拌10min,壳聚糖加入后再用氢氧化钠调PH至8,沉淀48小时,取上清液,喷雾干燥。
为确保该含片的外观质量及口感,对该含片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其稳定性。选用葡萄糖,砂糖,淀粉为辅料安排正交试验,考察配比,确立了以浸膏1份,混合物2份(葡萄糖、砂糖、淀粉比例为3:2:2),混合,用75%酒精过14目筛制粒,65℃烘干,加1%硬脂酸镁,喷入5%薄荷脑乙醇液(每100g颗粒喷入3ml),压片,淡绿色85G型欧巴代包衣。
为寻找该制剂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份群,用双变量两两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指纹图谱峰面积与抗炎药效作用数据之间变化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计算,在21个峰中,有6个峰与药效指标相关性有显著意义,经确认为绿原酸、黄芩苷、射干苷、甘草酸的峰,另两个分别来自射干和木蝴蝶。由于前4种化合物一般被认为是金银花,射干,木蝴蝶和甘草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并且在药材中含量较高,故以该四种化合物的含量作为质控指标。规定含片中:绿原酸≥2.5mg/g,黄芩苷≥0.16mg/g,甘草酸≥0.74mg/g,射干苷≥8.02mg/g,并对制剂中南沙参、麦冬、桔梗、甘草药材进行了TCL鉴别。
最后对制剂的药效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证实了F_(CE)R Iβ链基因与慢性咽炎发病有相关性,咽乐含片对慢性咽炎模型动物F_(CE)R Iβ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
本论文的创新点为:
1.对医院制剂复方桔梗袋泡茶进行二次开发,制成口服含片剂型,大大方便了患者用药。在制剂工艺的每一步进行药效跟踪,确保产品质量和疗效。
2.对射干药材中射干苷,次野鸢尾黄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射干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制订了射干药材新的质量标准,修订了2005版《药典》射干项下内容。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2批药材样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格药材与不合格药材的典则判别函数和Fisher’s判别函数,为未知样品的鉴别提供了一个准确,快捷的工具,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对木蝴蝶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木蝴蝶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6个共有峰,制订了木蝴蝶药材新的质量标准,修订了2005版《药典》木蝴蝶项下内容。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3批药材进行分类,为木蝴蝶药材规范化生产及含木蝴蝶的中成药质控提供了依据。
4.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咽乐含片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初步确定了F_(CE)R Iβ链基因与慢性咽炎发病的相关性,-因乐含片对慢性咽炎模型动物F_(CE)R Iβ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
5.把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理论引入分析计算,通过峰面积和药效相关性建立了咽乐含片的谱效关系,为中药效应物质的寻找及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86
|
|
|
|
1 |
朱祥成;;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
2 |
姚玉才,刘志福,赵玉杰,董桂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_1 mRNA的表达[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3 |
彭顺林,钟渠,熊大经,石锦萍,周毅,李雪;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王云,于军,于红;射干提取液对绿脓杆菌P29株R质粒体内外消除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5 |
乔延江,吴刚,王玺,毕开顺,罗旭;中药蟾酥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分析化学;1995年06期 |
6 |
吉文亮;秦民坚;王峥涛;;中药射干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0年02期 |
7 |
鲍一笑,李莉;高亲和力IgE受体[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7年05期 |
8 |
刘文,冯泳,张新风,李江,邱德文;小半夏加茯苓汤颗粒剂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9 |
潘娅,张永萍,林亚平,邱德文,郑亚玉,靳凤云;米槁心乐滴丸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张水龙,叶基荣;射干及其几种常见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2003年03期 |
|
|
|
|
|
1 |
辛力,王彦泓,李伟;极替沙星遗传毒性及致突变作用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1期 |
2 |
孙华明,敖琳,杨录军,刘胜学,周紫垣,陈国华,周利军,曹佳;那格列奈的致突变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1期 |
3 |
刘晓秋,王荣先,田庆伟;放射增效剂Ⅱ号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
4 |
隋海霞,高芃,徐海滨,严卫星;杜仲的快速毒性筛选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6期 |
5 |
林飞;梁怿;吕廉;杨文婕;杨艳华;;富硒大蒜对实验动物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及对胃液成分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4期 |
6 |
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黄展勤;白雪婷;石刚刚;;东莨菪亭和橙皮素联用的镇痛效果定量分析[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3期 |
7 |
张家华,杨虎,肖太菊,冯森,陈艳;酸角的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6年02期 |
8 |
吴勃岩,王华江,赵玉桢,段玉芹,孙玉珍;赤包根茎醇提取物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3期 |
9 |
周俊,张月明,殷学军,闫浩,孙健玲;天宝肿宁散对五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3期 |
10 |
周俊,刘德祥,张月明,闫浩,孙健玲;中药天宝肿宁散抗肿瘤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4期 |
|
|
|
|
|
1 |
严瑞琪,李俊丽,黄玫玲,黄小延,王辉云,冯启胜;甘草甜素抑制致癌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J];癌症;1995年04期 |
2 |
马靖,符乃阳,李玉梅,彭文烈,徐安龙;甘草提取物体外选择性诱导几种人肿瘤细胞凋亡[J];癌症;2001年08期 |
3 |
高云艳,刘树民;甘草防治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1989年03期 |
4 |
刘冰,武广恒;麦冬的抗诱变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5 |
朱玉琢,庞慧民,刘念稚;麦冬对甲基磺酸甲酯诱发的小鼠精子非程序DNA合成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
6 |
丁长江,卫永第,安占元,李建伟;桔梗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7 |
郑民实,李文;400种中草药对HBsAg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3期 |
8 |
周邦靖;;几种中药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形成及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01期 |
9 |
宋丹;赵颖;;吸附澄清技术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3年01期 |
10 |
刘冰,武广恒;麦冬对镉所致遗传损伤的抑制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