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活血利湿补益肝肾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汪敬富  
【摘要】: 背景: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西医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在肝脏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cytokine,CK)参与下,引起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即合成大于降解,导致ECM过度沉积所致。现已证实,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产生ECM的主要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各种损肝因素导致肝损伤,继而引起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刺激,相关细胞分泌多种CK激活HSC,产生大量的ECM。1995年,Sekelsky等在果蝇体内首先发现了Smads蛋白,随后的大量研究证实,Smads蛋白可将TGF-β信号直接由细胞膜激酶受体转导入细胞核内,是目前已知唯一的TGF-β受体(TβR)胞内激酶底物。现已证实,TGFβ-Smad信号转导过程可直接刺激HSC表型转化,诱导HSC凋亡,诱导基质基因表达,抑制基质降解,并且间接影响肝细胞、库普弗细胞、窦内皮细胞多项正常功能的发挥,起到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36%,有25%~40%的肝纤维化患者发展成肝硬化,我国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抗肝硬化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历史悠久,作用明显。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文献中有关“胁痛”“黄疸”“癥积”“臌胀”等的论述,认为肝硬化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古代医家提出“阳虚易治,阴虚难调”,说明肝肾阴虚既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病机,亦是常见而难治的证型。且该证型较其它证型更易引起肝昏迷和大出血等变证。结合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和临床实践体会,病机主要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肾亏虚所致,确立活血利湿、补益肝肾的治疗大法,治疗采用的药物兰豆护肝颗粒是根据名老中医邹良材教授经验方兰豆枫楮汤研制而成,经临床多年应用观察,疗效确切。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方探讨了该方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机理。实验研究部分探讨了兰豆护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病理形态学影响,从而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基础,并为临床早期诊治肝纤维化提供了依据。 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本临床研究观察了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保肝降酶、利尿、退黄、补充白蛋白等基础措施;治疗组在西医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兰豆护肝颗粒,主要组成药物有泽兰10g、路路通10g、黑料豆15g、楮实子20g、茵陈15g、牛膝10g、陈葫芦30g,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指标等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形态学改变。 实验研究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方法,使用纯中药制剂兰豆护肝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SD大鼠140只进行干预,方剂由泽兰10g、黑料豆10g、楮实子10g、路路通10g、川牛膝10g、茵陈10g、陈葫芦20g组成,制剂浓度为2.64g/ml。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兰豆护肝颗粒的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选用秋水仙碱作为对照,应用血清生化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病理学检测等技术,观察了兰豆护肝颗粒预防、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结果:临床研究表明,兰豆护肝颗粒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γ球蛋白,改善白/球比值,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指标等血清学检查及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基本治愈24例(27%),好转49例(54%),无效17例(19%),总有效率81.1%。对照组基本治愈19例(21%),好转34例(38%),无效37例(41%),总有效率5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兰豆护肝颗粒还可降低患者升高的HA、LN、Ⅳ型胶原,与治疗前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防高剂量组、预防中剂量组、预防低剂量组、预防秋水仙碱组与模型Ⅰ组相比,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兰豆护肝颗粒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预防高剂量组、预防中剂量组、预防秋水仙碱组与正常组相比,除LN外,余无显著性差异,预防中剂量组、预防低剂量组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预防高剂量组、预防中剂量组、预防秋水仙碱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HA(P<0.01),PⅢNP(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无明显差异;预防低剂量组HA(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低剂量组LN、PⅢN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用药实验部分,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秋水仙碱组各组肝功能均有恢复,与模型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CCl_4所致实验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停止CCl_4诱导后,肝功能可自我恢复,ALT、AST恢复较快,ALB、TP恢复较慢,大鼠肝脏修复功能比较强大,故各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时,HA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LN、PⅢN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Ⅰ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停止造模用药后有自我恢复状况,实验中模型Ⅱ组较模型Ⅰ组纤维化指标虽有所好转,但总体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各组纤维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模型Ⅱ组相比,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秋水仙碱组各组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HA(P<0.01),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秋水仙碱组各组LN(P<0.05),治疗高剂量组、治疗秋水仙碱组PⅢNP(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兰豆护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存在着量效关系。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兰豆护肝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抑制Smad4的表达,减少ECM的沉积。 结论:兰豆护肝颗粒能缓解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保护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实验研究表明兰豆护肝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CCl_4造模肝纤维化模型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兰豆护肝颗粒能抑制Smad4的表达,减少ECM的沉积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钟志南;杨建仁;;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20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3年04期
2 黎丽;微小剂量奥曲肽干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J];肝脏;2005年03期
3 王家;重视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04期
4 林京广;;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研究;1992年01期
5 白静丽;杨世忠;;健脾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华宁,冯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近况[J];河南中医;2003年01期
7 陈永明;吕慧萍;何立东;吕焕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8例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8 李勇,张进华,王柏梅;防已黄芪汤加味治肝硬化腹水108例[J];国医论坛;1999年05期
9 邱德凯;;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07年11期
10 孟庆杰;;肝硬化腹水的辨治[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5期
11 刘曙光;张彦秋;;加减人参鳖甲汤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03期
12 张正标;;活瘀软肝系列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谈[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6期
13 ;肝硬化腹水的防“洪”策略[J];医药与保健;2010年09期
14 俞豪民;;用“肿半截”秘方治愈肝硬化腹水三例[J];江西中医药;1959年07期
15 颜德馨;陈舜儒;;重症肝硬化腹水的治驗[J];广东医学;1964年05期
16 林宗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辩证法[J];科学通报;1974年08期
17 荣柏生;;以巴豆丸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一例[J];广西中医药;1978年02期
18 邹良材;;谈谈肝硬化腹水证治[J];中医杂志;1981年05期
19 沈仲圭;;“肝硬化中医治疗三得”读后研讨[J];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07期
20 贺力坤,李英谊;贺则章医师治肝硬化腹水经验[J];陕西中医;198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耀;滕晓丽;胡伟;石拓;李桂珍;余汉祥;;中药熏灸联合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肾血流量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熊朝宇;李文昌;;生鲜中药与西医治疗终末期肝硬化腹水的效价分析[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唐兴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8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刘友章;严奕明;刘成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高纯清;涂福堂;;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90例临床观察[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家景;刘永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肝硬化腹水30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7 张涵;于强;高世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8 侯丽颖;刘友章;蔡红兵;;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肖正武;;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48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文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分析[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敬富;活血利湿补益肝肾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曾意荣;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郑雨;加味左归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与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肖振卫;肾主水理论及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金仁根;脑康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机理初步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胡瀞月;养血健脾、化瘀消痰法治疗卵巢囊肿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辰华;玄府理论及其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邓振华;女性更年期忧郁症流行病学、体质分析与内分泌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许书维;健脾疏肝法治疗慢乙肝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钟燮;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贾海波;爽目颗粒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吴玮;禹清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4 王廷春;糖脉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杨桂桂;半夏和胃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6 吴金勇;支原体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范玉芹;安宫止血方治疗瘀热互结型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张金霞;化痰活血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悦;温针灸足三里对高脂血症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林崇熙;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中医辨证规律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州西南州民医院 姜敏;姜尚贤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N];民族医药报;2010年
2 ;自拟扶正消臌饮治疗肝硬化腹水[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张峰;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论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张翠颖;攻补兼施治肝硬化腹水[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陈斌;肝硬化腹水的诊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李水根;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奥秘揭开[N];健康报;2003年
7 吴社群;攻补消三法调治肝硬化腹水[N];民族医药报;2006年
8 陈冠林许仕杰;周福生“三位一体”辨治肝硬化腹水[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胡文;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验案[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方雪;肝硬化腹水的验方与食疗[N];民族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