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摘要】: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的语言、思想与行为中都充满了隐喻思维。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它是一种人类用较为熟悉的经验来说明和解读较为陌生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在众多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中,鲜有对于经济新闻标题从认知角度进行系统性的对比研究,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中文经济新闻标题的分析进行了初步尝试,从认知角度探究经济新闻标题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试图找出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用法特点及其异同之处。
本文分别选取60个月时长(共计12886条标题)《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经济展望》中的新闻标题为语料,采用定量、定性和对比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两个方面对语料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一方面运用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1980)论述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地震新闻中概念隐喻的映射过程;另一方面运用莱考犬(1987)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分析中美文化中的隐喻认知模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普遍存在13种隐喻模式——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人体隐喻、容器隐喻、体育隐喻、医疗隐喻、自然隐喻、上下空间隐喻、动物隐喻、实体隐喻、戏剧隐喻、学习隐喻以及梦想隐喻,其中以战争隐喻出现最高的频率最高;经济新闻标题具有多样性和系统性和文化相对应的特点;中美经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由于源于相似的体验和认知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又略有不同。
总之,本研究不但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语言,而且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的把握隐喻研究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