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国修女院衰落原因研究(1350-1540)
【摘要】:英国修女院在经历了10-13世纪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到14-15世纪已开始由盛转衰,直至16世纪30年代末销声匿迹。中世纪晚期,英国修女院的衰落既有其自身腐朽的内因,也有来自外部影响的外因,主要涉及宗教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篇论文的选题理由和意义,以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中世纪英国修女院发展概况。英国修女院兴起于7-9世纪,10-13世纪,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13世纪之后,英国修女院衰落迹象逐渐显现,在十四、五世纪已问题丛生,积重难返,最后在都铎宗教改革时期解散修女院浪潮的冲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章英国修女院衰落的宗教因素。中世纪晚期,部分女性进入修女院,其世俗动机大于宗教动机,这就决定了修女院制度并不存在牢固的宗教根基。固然修道制度强调禁欲、苦修,修行者要恪守贞洁、清贫和服从的三大原则,但是由于世俗化的影响,中世纪晚期修女们违背修道原则的越轨行为屡见不鲜。这极大地破坏了修道传统。第三章英国修女院衰落的经济因素。中世纪晚期,英国修女院财产流失严重,大部分修女院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经济压力。经济拮据即贫穷了成为中世纪晚期英国修女院衰落的重要原因。第四章英国修女院衰落的政治因素。随着欧洲大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新教改革家不断抨击修道制度,加之都铎时期托马斯·沃尔西和亨利八世等人解散修道院的活动,加速了英国修女院的解体过程。结语部分得出结论:中世纪晚期,英国修女院的衰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修道制度僵化,修女院腐化堕落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随着王权兴起,宗教改革运动高涨,修女院受到强大的外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