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欣赏性教学评价语言
【摘要】:当前的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中,人们更为重视的是宏观层面的评价——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考试的重视、家长对分数的关注等,而相对忽视微观层面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围绕教学、为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行为与结果作出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和学生之间因为功利心理而充满了竞争,对抗,教师也因为工作压力而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模式倾向于问题诊断方式,偏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反应”,并作出诊断,评价,试图通过批评,纠错等负强化的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相关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积极的品质与富有希望的特征的观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深入多名教师课堂,认真观察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评价语言种类、频率并详细记录不同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效果;同时对多名教师的作业批语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类,并在课后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再结合自己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相关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思考,笔者提出了欣赏性教学评价语言的理念。欣赏型评价强调教师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发现与优势的挖掘,它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去看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对于学生付出的努力的行为与取得的成果要多给予欣赏和肯定性的评价。基于此,笔者建议一线教师要更多地正确地去运用欣赏性教学评价语言,以让学生在正强化的评价方式下得到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