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评价研究
【摘要】:
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新世纪理科教育改革中极为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去理解、探索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什么是科学素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及其实施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化学科学素养由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化学科学能力和化学科学品质三部分组成,化学科学能力是化学科学素养的核心。开展化学科学素养教育的研究,符合当前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可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对英美等国家的科学课程的地位、科学教育改革方案及科学教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国内的化学科学素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提出应改革课程结构、教材和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科学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中选择了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方法和实验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突破口,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的探索。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1)以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进行教学;(2)介绍有关化学发展史;(3)充分运用实验手段;(4)加强习题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应做到:(1)多提供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3)以解决化学问题为中心目的,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训练。以有机化学中《烃的衍生物》一章为具体教学内容,建立了以“引导-发现”为基本模式的教学,制定了具体的化学科学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有机化学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实验能力的训练。实践结果表明,以“引导-发现”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是符合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提高。
论文最后还阐述了化学科学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多维度原则、发展性原则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